热门搜索 皖西南 徐氏 宗亲联谊会

皖西南徐氏联谊会《族务通讯》第五十四期

   发布时间:2011-05-04 来源:

 

皖西南徐氏联谊会《族务通讯》第五十四期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孔子再传弟子——曾参,在论语“学而篇”上谈孝道传承的教育意义。


 

遵先父遗诲   受慈母委托

——徐浩、徐晓捐款150万建祠并承诺捐赠《四库全书》一套


徐晓与徐浩夫妇在总祠现场合影

  徐浩、徐晓的祖籍在安徽桐城,属潜山徐氏沙河支竹牖公的后裔。兄徐浩在合肥工作;弟徐晓大学毕业后在上海金融界拼搏奋斗,如今事业成就,业绩辉煌。他们一贯重视孝道,尊祖敬宗。越是事业兴旺,就越想报答父母,感念祖恩。兄弟二人非常崇尚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对儒家思想的钻研和体会深刻。前不久,徐晓听说潜山正在重建徐氏总祠,心中顿生念头:这正是自己报答祖恩,克尽孝道的好机会,于是就委托兄长徐浩到潜山进行考察,了解具体情况。


 

为尽孝 寻踪觅迹


  因工作关系,徐浩虽常在合肥、安庆两地穿梭,但因从未有联系,对皖西南及潜山的族务活动,特别是建祠一事却并不知情。受弟弟徐晓的委托,徐浩开始四处打听,但一时联系不上知情人,怎么办?上网查寻,他从《皖西南徐氏宗亲联谊网》上看到了《族务通讯》关于潜山徐氏宗祠建设的一系列报导,既惊喜又感动。为寻求联系方式,他通过QQ号与皖西南徐氏网站负责人徐一明取得了联系。3月4日,徐浩夫妇登门拜访了徐一明,通过介绍,他被潜山徐氏总祠的筹建过程和各地宗亲积极捐款筹资的动人事迹所感动,他与弟弟通话后,心中已有定论,决定尽快到宗祠建设现场考察。
  3月7日,与徐一明通话,希望8日去看祠堂,并透露了弟弟要为建祠尽孝而大额捐资的意向。按照约定,徐浩与其姐夫(住安庆)于3月8日清晨自驾车来到了潜山,宗祠筹委会主要负责人在潜热烈欢迎,并即刻陪同他们直奔水吼马潭。
  在宗祠建设现场,徐浩近观远眺,认真听取工程负责人的介绍,对这里的风水环境和宗祠的设计及建设规模非常满意。在工程指挥部,当听了筹委会常务副主任徐松苗关于工程建设和资金筹集等情况的全面汇报,特别是达老关于筹建人员必须具备的四点精神(深厚的报本思想,扎实的工作作风,不怕吃亏的奉献精神,海讷百川的胸怀)的介绍,徐浩感动不已,深表敬佩。座谈中,81岁的达老大胆设想,提出厚望说:文中在北京,已承诺捐建圣堂100万,你弟弟在上海,若能承诺捐建前厅,来个京沪联手,前呼后应,则徐氏总祠竣工就大有希望了!徐浩听了很激动,庄重地表示:我们是为寻找尽孝机会而来的,回去后一定把祠堂建设的具体情况、各位主事宗亲的辛劳和功绩如实地给弟弟介绍,认真商量,并尽快地与你们联系。


捐巨资 现场签约


  事隔6天,3月14日,徐浩给达老打来电话:经与弟弟商议,并禀报母亲,徐晓决定向总祠建设作巨额捐献,并约定于清明节前夕4月2日,兄弟率家人共同到祠堂现场举行捐款签字仪式。振奋人心的喜讯,令宗亲们不禁电传相告,特别是为筹委会主要成员解除了心中的忧虑。因为祠堂建设资金缺口太大,目前正处于为难之际,这一喜讯,正是雪中送炭,甘雨救旱。徐晓、徐浩夫妇与宗亲们在总祠现场合影
  4月2日上午九点,徐浩夫妇、徐晓及其亲属一行10人到达潜山,仍由宗祠筹委会的几位主要负责人陪同前往宗祠建设现场。徐晓站在宗祠西侧已征收的坡地上,一边认真听取筹委会成员关于祠堂风水环境的介绍,一边仔细地环视四周,与小册子中的风水说明进行对照,不断地点头称赞。看过祠堂的外景和环境后,他们进入开始装修的圣堂和中厅,仰头一望,见两厅的建筑如此高大宏伟,赞不绝口。徐浩兄弟豪言表示:“前厅是祠堂的门面和形象,一定要建得更好。”此话一出,说明其心中已有定数。
   瞻仰过祠堂,合影后,大家一同到马潭村的徐礼智家吃农家饭。饭前,抓紧坐谈,交换关于捐资的意见。达老和松苗按照门厅图纸框算金额,向徐浩、徐晓提出捐款厚望时,由于他们早已下了决心,有了准备,徐晓豪不犹豫地答应承担祠堂门厅的全部建设资金150万元。并表示:门厅一定要建好,若资金不够,还可以再商量。他们兄弟二人仔细看了捐款书,通过商议,认真地作了修改,接着在礼智新房子大厅中,捐款方(徐晓请兄徐浩执笔)、受捐方(筹委会)、见证人三方举行了庄重的《承建潜山徐氏总祠门厅捐款书》签字仪式。
徐浩徐晓兄弟在捐款协议上签字   签完字,徐晓兴致更浓,他郑重地承诺:“待总祠建成后,我决定再捐赠一套《四库全书》。”他的话音一落,厅中掌声骤起,我们也激动地表态:创造条件,一定建好文昌阁,将它作为镇祠之宝珍藏起来。
   为了全面报导,我们想采访兄弟二人的个人简历和创业情况,谁料却被婉言拒绝。原来,他们只愿高调捐资,却不愿张扬,要求低调宣传。兄弟二人向我们道出肺腑之言:“我们的父亲去世三十二年了,生前曾在《安徽日报》社党委办工作,那时因社会条件所限,我们又未成人,没有报答其养育之恩。母亲今年84岁了,今天很想来祠堂看看,但因心脏不太好,我们来去匆匆,怕她受不了。我们今天就是受母亲的委托,为报答祖恩,尽孝而来的,我们以父母的名义,代表全家捐款的,要宣传就写我们的父母,不要写我们个人。”这些落地有声而又久违的话语,从年轻人口中说出,对我们上了年纪的人格外亲切,也更受感动。
   回去后仅只隔一天,4月4日,徐晓就将首批50万元捐资即时汇入了筹委会的账户。如此讲究诚信,办事如此认真,又雷厉风行的作风,是他成就事业宝贵的精神动力。

一席话  令人敬佩


   在签字现场,我们围绕祠堂聊起了中国的儒家学说和传统文化,引起徐晓宗亲的强烈共鸣,他就当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问题发表了一席见解深刻、一语中的的谈话。
   他说,“我们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在长期的实践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现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放之四海而皆准。但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却出现了一些不相和谐的现象。”
   “一是浇花与浇根。现在许多人都对自己的下一代,尤其是小孩,倍加呵护,疼爱有加,但对长辈、对老人却关心不足,甚至只图自己享乐,遗弃父母。人们把这一现象比作只浇花不浇根,其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根枯萎了,花儿也就开不好;我们提倡报本,本是什么?本就是根,就是我们的祖先,所以我们既要浇花、浇叶,更要浇根,水和养份要施到根部,才能枝繁叶茂。”
   “尊老敬老,克尽孝道,是中华传统大德,人们若忘记父母,不尊敬老人,那么他自己年老之后,又怎能受到下一代的尊敬呢?”
   “二是装修房子与装修心灵。由于经济发展,住房不断更新,许多人都喜欢把自己的新房子装修得十分豪华,追求享受,然而却不注重去‘装修’自己的心灵,遇事浮燥,不爱读书,物欲横流,贪财爱色,道德缺失,同传统的中华文明显得很不协调。”
   “三是我们要用什么思想来拯救世界?据说不久前,世界上有70多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在一起聚会,讨论如何管理当今世界?经过反复论证,他们一致认为,只有中国的儒家思想才能拯救全世界。现在全球已有300多个国家开办了孔子学说,学习儒家思想,就是有力的证明。”
   “韩国提出,他们要将孔子和端午节等文化现象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奇怪现象值得人们深思。孔子和端午节都是中国宝贵的精神财富,怎么能被他们拿去申报世界遗产呢?是否意味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他们国家得到了发扬光大,而我们自己却珍重不够呢?”
   “四是高科技引发新问题。当今世界一些国家科技高度发展,一片繁荣昌盛。然而在这背后却往往潜伏着危机,环境遭到破坏,道德沦丧。他们打着维护人权、人道主义援助的旗号,今天攻这个,明天打那个,武力侵犯他国,实际上遭殃的是无辜平民。当前。真可谓:科技上去了,道德下来了。这样搞下去,总有一天会遭到报应。”
   一席话,震耳发聩,触心动灵,是在坐的人早有共识而未说出的心声。达老静听后,动情地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徐晓宗亲虽很年轻,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家学说的理解却致深致透,他能运用这一思想来认识当今的社会和世界。难怪他捐巨资建祠不愿张扬,他认为这是父母的恩德和功劳,他们只是尽孝而已。
  从他们兄弟二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形影与希望。
  

  
  
         承建潜山徐氏总祠门厅捐款书


  宗祠,是尊祖尽孝的神圣殿堂。
  祠堂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在富有中国特色文化内涵的清明节之际,我们兄弟受母亲委托来潜瞻仰了正在兴建的座落在国家首批五A级风景区--天柱山麓的徐氏总祠,它设计典雅,建筑规模宏伟,风水环境优良,这是广大宗亲齐心协力,多年艰辛努力的结果,尤为敬佩。
  我是在沪创业的潜山徐氏嫡系后裔。捐资建祠义不容辞。经与潜山徐氏总祠筹建委员会(以下简称筹委会)商议,就捐款一事形成意见如下:
  一、门厅是整个总祠的形象,一定要建得更好。筹委会已请武汉大学设计总院丁仕苗、徐礼华夫妇及潜山徐建安宗亲参照绩溪龙川胡氏宗祠古典式设计,一厅七开间,总面积七百多平方(不含戏楼),工程总投资一百伍拾万元,由捐款人承担。整个工程由筹委会按设计图纸监督施工,保质保量,按时完工并验收。
  二、付款方式。根据捐款人意见,筹委会在建行设立帐户账号,捐款人按工程进度,分三批拨款,首捐伍拾万元,9月份及竣工验收时分别拨款三分之一。
  三、旌表善举。为厚表捐款人善举,筹委会承诺:1、在祠堂内立捐款建厅及其为国尽忠,为族尽孝的芳名伟绩的纪念碑。2、在中厅悬挂由捐款人书写、署名的金字匾额。3、编写联谱时浓笔重书褒奖捐款人。

                             捐款人:徐经传、张玉珍
                                    率子女
                                    徐晓丽
                                    徐浩
                                    徐晓
                                    及配偶与子女合捐
  
                             受捐方:徐氏总祠筹委会 徐松苗 徐旵东
                             见证人:
                                    徐礼义 徐礼文 徐礼用 徐礼顺 
                                    徐继达 徐英先 徐敬宾
  
                                          2011年4月2日于潜山马潭
 
  

  
  
                                          彭氏始祖——彭祖

  论语孔子曰 述而不作 
  信而好古 窃比于我老彭
   彭祖名铿,系颛顼后裔,陆终之子。享寿八百余年,商代封为彭城伯,子孙遂以国为氏。
  
  彭氏源流简介
  彭氏是当今常见的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49%,居第三十八位,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五十大姓之一。尤以湖南、四川、湖北等省多此姓。
  彭姓来源有二:一为出自颛顼帝的后裔,其始祖为彭祖。二为汉以后其他少数民族的加入。
  彭氏郡望主要有陇西郡、淮阳郡、宜春县等。
  彭氏因陇西郡最望,故又以“陇西”为其堂号。
  彭姓起源于四千多年以前的殷商侯国大彭,即今江苏徐州一带,因此彭姓由此分支,在全国各地分别繁衍发展。据传,有一支彭姓后裔在秦时,因避乱而迁陇西,不断繁衍,形成当地一大望族。汉时有长平侯彭宣,迁居淮阳(今河南淮阳)。彭姓大举南迁始于魏晋之时。至唐时,彭氏开始称盛于江西省境,迁居始于玄宗时。其后裔再辗转繁衍于福建、广东各地。后唐时,彭构云后裔彭玕,被封为安定王,其族人分居江西庐陵(吉安)吉水。宋神宗时,嗣元的后裔彭延年,因被任命为潮州(治所在海阳,即今广东潮安)刺史,遂居于广东揭阳,是为彭氏广东始祖。其后再分迁于福建的漳、泉二州,其后亦逐渐成为当地一大望族。
  历史上的彭姓名人,在殷商之际彭祖一人外,还有一位因谏其君不听、投水而死的殷大夫彭咸,被后世列为人臣的楷模。战国有哲学家彭蒙。汉初有诸侯王彭越,东汉有大将军彭宠。唐末有溪州刺史彭士然。元末有红巾军起义军将领彭莹玉,淮北红巾军首领彭大。清代有画家彭启丰,学者彭绍升,诗人彭兆荪。清末有湘军将领彭玉麟,曾随曾国藩创建湘军水师,购买洋炮,制造大船。近代有民主主义革命者彭家珍、彭楚藩。近现代彭姓名人主要有: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之一彭湃,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彭德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彭真等。
  
                 
                       吕氏始祖——伯夷

  炎帝苗裔 尧之四岳  立国封侯 肇基吕氏
  伯夷为炎帝之后,曾辅佐尧掌管四岳,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为吕侯。其后裔建立吕国,春秋时为楚国所灭。子孙遂以国为氏,是为吕氏。

  吕氏源流简介
  吕氏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五十个姓之一,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7%,居第三十九位,尤以山东、河南二省多此姓。
  吕姓来源有三:一是出自姜姓,以为国氏,始祖为伯夷。二是出自魏氏,春秋时晋国有吕氏,系从魏氏分化而来。三是出自少数民族改姓。
  吕姓郡望主要有河东、东平、东莱、阳翟、濮阳、略阳等。
  吕姓以“河东”为其堂号。
  吕姓发源地应在今河南南阳西一带,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吕姓繁衍应在今陕西西安、河南南阳及山东东平、寿张、安徽寿县、凤台县等地。至汉代吕姓已主要分布于河南、山西、山东等地,并散居于我国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也成为当地的一大望族。吕姓南迁始于汉代,有迁浙江、江苏、湖北、云南、四川一带的。吕姓魏晋南北朝时,在我国南方形成了两大望族,一是金华吕氏,另一是晋江吕氏。元、明之际,吕姓已遍及全国大部分地区。
  在我国历史上,吕姓可谓人才济济。战国时期秦和相国吕不韦,称为"仲父",曾招贤纳士,门下有宾客三千,并让他们编著有《吕氏春秋》。秦末有农民起义军将领吕臣。西汉有高祖皇后吕雉,曾掌权十六年。东汉末有名将吕布,时称"飞将",号奋威将军。三国时东吴有名将吕蒙,文武双全。晋有文学家吕忱、音韵学家吕静。十六国时有后凉的建立者吕光。唐代有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北宋有在太宗、真宗时三次出任宰相,以敢言著称的吕蒙正。明代有戏曲理论家吕天成。当代有无产阶级革命家吕正操将军。
  
  
  
                       苏氏始祖——苏忿生

  司寇苏公 惟德之宗 为我王国 笃尔公忠
  平刑弼教 盛代元功 封温赐姓 万世开宗
  苏忿生系陆终后裔,为周初司寇(掌刑狱之官)。受封于苏国,遂以国为氏。
  
   苏氏源流简介
  苏姓分布广泛,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7%,居第四十位,为全国人口最多的五十个姓之一。尤以广东省为多。
  苏姓起源有二:一为出自已(妃)姓,为颛顼高阳氏的后裔,其得姓始祖为苏忿生。二为出自少数民族。
  苏姓的郡望主要有:武功郡、扶风郡。蓝田县、秦置县,河南郡等。
  苏姓以“武功”、“扶风”、“蓝田”、“洛阳”、“芦山”为堂号。
  苏姓的发源地在今河北临漳西,苏忿生之后裔迁到河南温县西南。后来东周迁都于洛阳,洛阳苏姓入朝为官,不断繁衍,成为一大望族。秦汉之际,苏姓族人已有迁到陕西省境内的扶风、武功、蓝田等地。自汉到隋唐,苏姓名人多出于此地。魏晋之际,苏姓人口大举南迁。隋时,苏咸迁居河南固始。唐初,苏姓族人随陈元光自固始迁居福建漳州。唐末,苏益随王朝入闽,并定居同安,是为苏氏入闽始祖。元明时期,福建苏姓人口多有侨居海外者。
  苏姓名人辈出,簪缨相继。周朝有大司寇苏忿生。东周时有被称为纵横家的苏秦,他提倡合纵以抗秦。西汉有爱国名臣苏武,公元前100年,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匈奴贵族多方威胁诱降,又把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他坚持十九年不屈。后来匈奴与汉族和好,苏武才被遣回朝。东汉有冀州、并州刺史苏章。东晋有冠军将军苏峻。十六国的前秦有女诗人苏惠,唐代有名将苏定方,宰相苏味道,文学家苏頲。宋代,中国文坛几乎成了苏姓人士的天下,最著名的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元代有学者苏天爵。明代有学者苏坤、苏洹。清代有画家苏廷煜,大臣苏纳海。清末有湘军将领苏元春,捻军将领苏天福。近代有文学家苏曼殊。现代有工运领袖苏兆征,军事家苏正华,数学家苏步青。
  
                      卢氏始祖——敬仲

  光几卓识 远迈夷吾 能知真主 为公前驱
  论功行赏 采邑于卢 得姓之始 永为世模
  春秋时期齐文公之裔孙高傒,字敬仲,任齐国正卿,因迎立齐桓公有功,得到卢作为封邑,其子孙以邑为姓,是为卢氏。

  卢氏源流简介
  卢姓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大姓,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7%,居第四十一位,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五十个姓之一。
  卢姓来源主要有四:一是出自姜姓,为炎帝神农氏之后裔。二是出自复姓改单姓为卢。如出自姜姓的“卢蒲”等。三是出自他姓改赐卢氏。四是出自他姓改卢姓。
  卢姓郡望主要有范阳郡、河南郡、河间郡等。
  卢姓以“范阳”为其堂号。
  卢氏的发源地有多处的,但以氏立姓最早的是在今山东省长清县的西南地。春秋时齐国的卢邑,在当时就相当有名气,以致卢姓成为邑有名望的家族。到了汉代,卢姓在涿郡范阳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以至魏晋南北时发展为累世公卿的大族,一举成为“四海大姓”之一,世称“崔卢王谢”。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隋唐。元明沫之际,卢姓遍及全国大部分地区。
  在我国历史上,卢姓可谓人才济济。秦代有博士卢敖,又有燕人卢生,被秦姓皇派往东海求神仙药,不获。东汉初有卢芳。唐代,卢氏有八人任宰相,诗人卢照邻被誉为“初唐四杰”之一。元代有文学家卢挚,曾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诗文与刘因、姚遂齐名,世称“刘卢”、“姚卢”。明代有以大破倭寇而著称的将领卢镗,威名仅次于戚继光。清代有著名政治家卢坤,曾将英国侵略者军舰逐出虎门,位置封疆大吏;校勘学家卢弨,官至翰林学士。近代有北洋皖系军阀卢永祥。现当代有国民党高级将领卢汉,曾参加过台儿庄大战,为国民党第六十军军长;著名的民族资本家卢作孚,1925年创办民生公司,任总经理,经营长江航运;著名的科学家卢嘉锡。


  
  
  
  
徐毅参观祠堂再捐资

 

上海徐毅夫妇(左)与儿、媳、孙合影于在建祠堂前   徐毅祖居安徽潜山,原三妙乡大兴村,早年参军,后转业到上海,退休前系上海市科委主任,全家人现定居上海。
   去年四月,安庆徐际楼(徐毅的族叔)因病去上海住院治疗,与徐毅取得了联系,际楼告诉徐毅,家乡正在筹备重建徐氏总祠,全县宗亲都在积极捐款。在乡的徐英昱也打电话同他联系,徐毅听了非常高兴,他说,从《族务通讯》上也得知了消息,这是一件大喜事,是族人尊祖尽孝的善举,感谢家乡宗亲们的努力,我们在外地出不了力,捐资是义不容辞的。紧接着,宗祠筹委会的账户上就收到了徐毅汇来的5000元。
   今年清明节前夕,他与夫人携女儿女婿及外孙子一起回老家祭祖,主动联系徐际楼,请他4月6日陪同去参观祠堂。而这一天,筹委会召开重要的工作会议,抽不出人来,际楼老虽开过两次刀,但他最关心祠堂建设,于是答应亲自陪同。
  4月6日上午,际楼长子徐海杰开车与父母同徐毅一行去马潭参观了建设中的祠堂。徐毅对祠堂的仿古设计和宏伟的规模非常满意,当即表示再捐5000元,以表孝心,尽微薄之力。
  中午,筹委会与会人员接受了海杰父子的邀请,在潜阳饭店与徐毅一家人见了面。席间,他地说:“比起捐数千元的农民,我们很惭愧,实在微不足道。”当谈及祠堂的风水和文化建设时,旵东读一幅对联解读了祠堂周围的山水环境,他听了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因为消除了他对宗祠后山高速公路的疑虑。接着,他就如何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和孝道精神侃侃而谈,表明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没想到他的话意竟与上海徐晓关于传统文化和儒家学说的一席话不谋而合,观点相似。这正是有识之族贤的共同亮点,“英雄所见略同”。(编者)

 


清明观祠堂

——清明节期间各地宗亲察看祠堂综述


 
清明节佳节,县内外许多宗亲乘回乡祭祖之机,一批批来到正在建设中的徐氏宗祠参观,从不同角度表达着各自慎终追远的尊祖情和对祠堂建设的关切之情。


                                                       外地宗亲的祠堂情结

源潭赵冲徐基栋(左一)宗亲率一班人在总祠工地上  清明前后,祠堂迎来了上海、北京、江苏、六安、合肥、贵池、宁国、安庆、桐城、枞阳、岳西等外地宗亲,当他们见到中厅、圣堂建筑规模如此宏敞,风水如此秀丽后,都不约而同地对家乡宗亲的建祠壮举表示敬重与支持。徐浩、徐晓兄弟当场与我们签订了150万元捐款书,并表示宗祠竣工时送一套“四库全书”;徐毅是上海工作的资深老干部,去年已经捐过钱。今年清明节一家五口在际楼宗亲的陪同下看了祠堂后,表示还要再捐、并动员上海宗亲开会、捐资;安庆际楼宗亲已是76岁老人,去年曾两次大手术,他抱病三次到工地鼓励工程建设者,并带头捐资,激励筹委会主要成员要把宗祠建好。
  据不完全统计,清明前后有五省十二县近千名宗亲来到到祠堂工地考察。


                         县内宗亲期盼祠堂早日竣工

  建华、志成电话告诉我,三妙、青楼等地有一百多宗亲清明节期间要去看祠堂,他们不少人没去看过,当到达工地看到那林立的脚手架、那耸粗大的立柱、那宏敞的厅堂后,都消除了以前疑惑和顾虑,纷纷认为,宗祠选址环境优美,风水上乘,建筑宏伟,徐家的大度和恢宏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他们期盼着先祖的牌位能早日进入祠堂,徐氏族民能早日在此祀奠先人。槎水八十六岁的玉明宗亲与基培宗亲高兴地说:“好、好事、很不错”。王河、黄铺、棋盘、源潭、梅城宗亲都不约而同在清明节期间先后赶往祠堂工地,表达对祠堂建设者的关心,对祠堂建设的肯定,不少宗亲表示要继续捐资,力争建设一座一流的徐氏宗祠,以慰先人,启示后辈。


                                办事人的心愿

  筹委会几位经办人半个月来没因私事而影响一天,康生手指骨折,住院治疗,还电话过问工程事务;建安宗亲的业务特别多,但再忙,还是把门厅图纸与预算连夜赶了出来;江生宗亲儿子结婚只请了一天假;徐熙老对图纸仔细推敲,并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宗亲的热情与期盼对我们是巨大的压力,捐资人的血汗钱,不容我们有任何闪失。我们遵循着继达老提出的“尽孝、尽心、尽力”的宗旨,管好用好宗亲们的每一元捐款,力争把徐氏宗祠建得更好,决不辜负族人的希望!
  

  
                              征联启事
  

    潜山徐氏总祠的神堂和中厅的土建工程已近尾声,门厅和戏楼正待续建。为加强宗祠内外的文化建设,丰富文化内涵、营造文化氛围,特向各地宗亲和社会各界名人、贤士、文化巨匠征求祠堂楹联,楹联包括神堂中门对联,中厅楹联,前厅正门对联和戏楼对联等。内容要反映徐氏的历史,迁潜徐氏的现状,宗祠所处的风水和环境特色。所收征联将在《族务通讯》上选登,广泛听取意见,然后经评委会评定选用。征联请寄(交):安徽省潜山大饭店A楼333室徐江生收。 电话:0556-8922811
  手机:13866619768
  
  
  本期执行主编:徐英先  责编:徐敬宾0556-8921670  地址:安徽省潜山县张恨水研究会  邮编:246300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