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皖西南 徐氏 宗亲联谊会

皖西南徐氏联谊会《族务通讯》第五十一期

   发布时间:2010-12-06 来源:

皖西南徐氏联谊会《族务通讯》第五十一期

 

八方宗亲   云聚福建
 
海内外徐文化研究联谊会在武夷山成立


  金秋十月,日朗风清。按照《‘徐文化研究联谊会’武夷山会议规划书》的安排,海内外徐文化研究联谊会成立大会在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著名风景名胜区武夷山如期隆重召开。
  受徐继达的委托,我陪同安徽潜山的徐敬宾和岳西的徐承钦同赴福建,参加了这次会议。
  10月15日,来自大陆十几个省市和泰国及台湾地区的150多位宗亲会聚在武夷山市的晶辉山庄,山庄门前,彩门重重,彩球凌空,“热烈欢迎”和“庆祝”字样的巨大横幅层层叠叠,目不瑕接。许多宗亲虽因乘坐数千公里机、车的劳顿,但一看到山庄的这一热烈气氛,个个都疲劳尽消,精神抖擞。|
  当日晚6点,在晶辉山庄的大餐厅举行了隆重的欢迎晚宴。宴会由台湾徐初发宗亲主持,参加前三次筹备会议常委及各省代表团的领队均到餐厅主席台前与宗亲们集体会面、相认。福建省徐文化委员会会长徐根水首先致欢迎辞,泰国宗亲代表徐瑞营、台湾宗亲代表徐发聪、江苏宗亲代表徐丙仁等分别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宗亲们虽是来自海内外和全国各地,90%以上都是初次相见,但一进餐厅,都似久别重逢的一家人。宴会上,全体宗亲共同举杯庆贺这一难得的盛会。接着,大家分别亲临各桌,举杯相敬,彼此祝福。浓烈的血缘亲情,洋洋洒洒,始终荡漾着整个宴会大厅。
  这次徐文化研究联谊会与福建省徐文化委员会第六届代表大会联合举行。16日上午,参加联谊会的宗亲与福建的宗亲代表,计600余人齐集在宝岛大酒店的会议室。9点,联合大会开始,由徐初发和福建的徐成义共同主持。首先,全体肃立,向先祖行鞠躬礼,接着,泰国代表团、台湾代表团、福建省徐文化委员会的主要领导及筹委会的主要负责人,按大会议程先后致辞和讲话。由于会前徐初发、徐丙仁等与各代表团的领队进行充分的酝酿和讨论,海内外徐文化研究联谊会终于正式成立,由各地推荐的39名委员组成,并推选了徐丙仁(江苏)、徐继达(安徽)、徐建华(上海)、徐根水(福建)、徐初发(台湾)等13位宗亲组成常委会。福建省徐文化委员会第六届代表大会也通过了相关决议,武夷山市徐文化研究会也宣告成立,并举行了揭牌仪式。
  16日下午,参加海内外徐文化研究联谊会的宗亲在晶辉山庄会议室单独举行会议,各代表团围绕六大议题,向大会做了工作会报,并对徐文化研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在台湾徐发聪宗亲的带头和倡导下,与会者纷纷现场捐款或认捐,以资助徐文化研究和联谊活动。安徽潜山80高龄,身体有病的徐继达虽未到会,却已事前准备了3000元钱,委托徐英先在会上现场捐献,以表示对徐文化研究的支持。
  会议决定,明年的两次联谊会分别在江苏徐州(上半年)和湖南(下半年)举行。   (编者)

 

 

天下徐氏一家亲
 
台湾徐初发为潜山徐氏文化园捐资

 

  台湾世界徐氏宗亲总会国际部主任徐初发因其职责关系,经常到大陆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穿梭往来,为徐文化研究和联谊活动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财力,和无数的徐氏宗亲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把天下的徐氏都当做自己的家人。然而,他与皖西南和潜山宗亲的感情似乎更深一层。
  去年8月,他为寻找在网站上看到的潜山旅台宗亲,不顾炎夏高温,先飞到四川拜访了徐鸿章老人,接着就一股作气地来到了安徽潜山,与我们一见面,他就对徐继达老人的敬佩,发出由衷的感慨。当听到我们正准备筹建徐氏文化园(宗祠)时,立即表示赞同和支持,并许诺到时会尽自己的心意。说实话,当时对一个非本籍(祖籍广东)的台湾宗亲的表态,我们并没有真的当做一回事,认为他也不过是一说而已。谁知他一年多来一直不忘自己的诺言,这次趁武夷山徐文化研究联谊会之机,在散会前的晚上,他特地来到我们的房间,在叙谈有关会议情况之后,拿出2000元人民币,捐建潜山徐氏宗祠,我们不好推辞,真诚地代表潜山宗亲表示感谢。他说,天下徐氏是一家,何况他已经承诺过。我们写下收条,接过那2000元钱,觉得好沉,好重!
  这哪只是2000元钱,这分明是一颗徐氏子孙金子般的心,是一股孝敬先祖,凝聚血源,和宗睦族的强大动力!
  收了这份钱,我们真为一些本籍嫡系,迟迟不捐或少捐的宗亲而感到汗颜!        (徐英先)

 

 

徐世全将军考察徐氏宗祠

 

 
  十月十五日下午,徐世全将军专程赴水吼徐氏宗祠建设工地进行了考察,他在听取工程建设情况汇报后,逐一对祠堂风景、建筑、水源进行了详细察看,并与宗亲合影留念。
  世全宗亲特别感谢潜山徐氏宗亲对祠堂建设的奉献精神:对水吼宗亲能迁坟建宗祠的义举表示高度赞赏;对祠堂选址、建筑表示很满意。他要求广大宗亲要继续加大筹款力度,保证工程质量,修改好前厅图纸。他说,回去一定把祠堂建设情况告诉北京宗亲,并动员他们尽可能多捐款支持祠堂建设,他“期待着一所崭新、宏伟的徐氏宗祠能尽快地建成。”
    世全将军表示宗祠建成后一定回来参加竣工庆典。  (徐松苗)

 

 

圆了寻根梦
 
◆ 徐继达

 

  据悉,安庆市东郊马窝、张港、牛集、九塘等四处居住着潜山徐氏四个分支后裔,约计2000余人。他们清代从周边县迁往,至今100余年。老谱在文革破四旧时扫掉了,有的残存一点贴身谱,无头无尾,不知来龙去脉。广大宗亲梦里寻根,苦于无门。
  不久前,潜山源潭徐和平宗亲闻讯自费去寻访,受到九塘村徐氏宗亲非常热情接待。10月15日,该支徐造家、造平、造鼎、造应、洪罡等五位驱车来潜山,同徐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徐国珍、财务处徐江生等交谈,经查阅老谱与他们带来的贴身残谱校对,顺藤摸瓜,全都对接上了。太好了!75岁的徐造家宗亲乐开了说:“我们终于圆了寻根梦”。
  经查,安庆东郊大桥办事处九塘村周坂组徐氏一支人丁是潜山沙河徐氏第三代久通公后裔。他们先祖世明公由潜迁桐城黄柏林,后来又有一支由桐城迁安庆白泽湖九塘村,该支居本村后裔200余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修过一次老谱,至今65年家谱失修。现在好了!找到了老谱,有根有苗,圆了几代人寻根问祖的美梦。他们高兴极了。
  在潜期间,九塘宗亲听说祖庭在水吼新建总祠,他们又驱车前往,在现场考察后认为:这里是天柱山旅游区,风水好,规模宏伟,回去要发动捐资。接着,他们又到沙河始祖———竹牖公祖陵墓地拜谒。离潜时,一再表示:回去要向马窝等三支宗亲传达寻根圆梦之行。

 

 

怀宁千里寻根记

◆ 徐敬宾

 

    农历庚寅年七月底,从河南桐柏山区走出两位徐氏兄弟———六十四岁的徐宏远和五十八岁的徐宏胜,他们步出家门,行色匆匆,来到宁西铁路上的一个小站,登上东去的列车,要去千里之外的皖西南一带寻访当年由皖迁豫的先祖故里,会见从未谋面的徐氏宗亲。
  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寻根之旅,徐氏兄弟身负重托,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反问自己:我们此行能成功吗?
  这两个地方一个在长江下游的安庆,一个在淮河源头的南阳桐柏,中间隔着一座大别山,相距500公里以上。那么两地的徐氏族人又有怎样的历史渊源呢?这要追溯到二百四十多年以前。
  公元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一个名叫克朝的六岁男童和三个哥哥,跟随他们的父母从安微怀宁的徐家榜出发举家外迁,一路西行,沿途漂泊,最后来到河南省桐柏县金桥村,见到这里山青水秀,环境幽静,便定居下来,开始了他们新的生活,克朝共有兄弟四人,他是老四,一家人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先贸易金桥后,以农为本,代代相传。经过两百多年的繁衍生息,至今已传至第十一代,现有男女共计1200多人,成为外地迁桐邑徐氏中的一个分支。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恢复,这个偏僻山村的徐氏和其它族人一样,开始编修家谱,寻宗追远,开展历史文化研究和宗亲联谊,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在开展族务活动中,当地拥现出不少的族贤和热心之士,他们自掏腰包,广收信息,克服史料缺乏和资金不足的困难,紧紧依靠族人,做了大量工作。徐开运、徐宏胜父子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开运老人解放前夕是唯一就读于开封省立高级职业学校的族人,刚一解放就参加了革命和建设工作,拥有较高的学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以长者的风范受到族人的尊敬。他从1988年起研究族史,卓有成效。2002年辞世后,其长子宏胜前仆后继接过父亲的接力棒,继续从事族务研究,该支系广大宗亲虽然多为农民,却都热心出钱出力,支持族务工作。
  他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便是:我们这支徐氏究竟是从哪里来的?祖宗原在何处?从老人的口中只知道,他们“根”源自江西瓦屑坝,从元末明初大批移民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了,但其间经历哪些曲折,迁徙路线如何演变?这些就不得而知了!
  于是他们着手翻阅族谱,查找历史资料。但是他们从怀宁带来的《徐氏宗谱》已在1966年“文革”初期便被销毁了,风筝断线,无据可查。傍偟中他们从宏远宗亲祖墓中找到了文革中幸存的一块石碑,这块石碑立于清道光廿年,碑上共有118个字,载明他们的先祖源于“安徽怀宁”,但由于年代久远,“怀宁”的“宁”字模糊不清,难以辨认。为了弄清真相,宏胜宗亲多方上网查询,曾一连三夜不能寐,后经反复琢磨,才得出“怀宁”的正确答案。
  弄清了原地“怀宁”,又如何找到现在怀宁宗亲的联系人呢?一天,宏胜从网络中发现了《安庆徐氏》网站和皖西南徐氏联谊会会刊《族务通讯》,喜出望外,他几经周折,终于接通了《族务通讯》的主编徐继达和《安庆徐氏》网络负责人徐一明,其中在5月24日这一天,宏胜同他们通话达四次之多,其急迫心情溢于言表。
  但是当时,继达老人因老伴生病入院,一明又因事外出,难以接待。经过三个多月的等待,宏远、宏胜兄弟终于在2010年9月上旬来到安徽,他们先到潜山拜访了继达老,又到在建的徐氏宗祠工地参观访问,后又到安庆,由一明亲自驾车前往怀宁江镇徐家榜,同该村支部书记徐小明、徐英锐一起查阅老谱,终于发现:240多年前克朝先祖一家人就是从这里出发迁豫的。今天两地宗亲在时隔二个半世纪后终于握手言欢,认宗归祖,喜极而泣。
  宏远、宏胜兄弟还来到怀宁徐家榜重修后的徐氏享堂,以游子之心焚香燃炮,叩首祭拜,缅怀先祖。
  河南徐氏宗亲的千里寻根活动大获成功,怀宁徐氏支系血脉得以接通,宏远、宏胜兄弟真是乘兴而来,出乎意料地满意而归!

 

 

董氏源流简介

 


      董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人丁730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0.61%,居第二十九位,为全国人口最多的五十姓之一。尤以河北、山东、山西、云南、辽宁、浙江等省最为集中。
    董姓起源有三:一出自己姓,始祖为董父。相传颛顼裔孙陆终,其大儿子名樊,赐己姓,封在昆吾国(今河南许昌东)。其后裔 (音liu刘)叔安有个儿子叫董父,对龙的习性很有研究,帝舜就任命董父为豢龙氏,让他专门养龙。在董父的精心驯养下,许多龙学会了表演各种舞蹈,帝舜很是喜欢,就封董父为  川(今山东定陶北)侯,并赐他以董为姓氏,其后代遂以董为氏。二出自姬姓,以官为氏。春秋时,周朝有大夫辛有,他有两个儿子在晋国任太史,董督(考察并收藏之意)晋国的典籍史册,他们的子孙世袭晋国史官,以官为姓氏,称董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辛有为董父裔孙。三也出自己姓,以姓为氏,相传颛顼裔孙陆终,他有个儿子叫参胡,姓董,其后裔就以姓为氏的,也称董氏,是为山东董氏。由上可见,董姓实出一源,即均为颛顼帝之后裔。
  董姓郡望主要有陇西郡、济阳郡等。陇西郡为战国时秦设置。济阳郡为汉景帝时分梁国置国,后改为郡。
  董姓堂号有“陇西”等。
  董姓由于发源于三个不同的地方,从得姓至秦汉之际,主要散居在我国北方,其中以今甘肃、山西、河北、河南分布较为集中。在不断的繁衍过程中,在今甘肃和山东省境分别形成了当地一大望族,其后便分支迁徙全国各地。汉末三国之时,四川、湖北、贵州等省境内已有董姓迁居。其中迁入贵州的董姓,后形成牂牁一带大姓之一。其后随着历代王朝的变迁,董姓的繁衍也更为广泛,人数不断增加,族派也更为庞杂。魏晋南北朝时,因中原战事不断,董姓也同其他姓氏一样,大举南迁到今安徽、江苏、江西、湖北一带长江中、下游地区。唐、宋之间已南迁至今浙江余杭一带。其中大约在唐初,已有董姓迁入福建、广东等。明、清之际繁衍到全国大部分地区。
    历史上董姓名人很多,较著名的有最早出现于史籍,被孔子誉为“良史”的晋国史官董狐。西汉有大司马董贤,又有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学者董仲舒,他的学说为汉武帝有所采纳,从此儒家思想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取得支配地位。东汉有太师董卓。三国蜀汉有尚书令董厥。北魏有出使西域的使者董琬。北宋有画家董羽。元代有名将董俊。明代有画家董其昌等。现代有伟大的无产阶段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董必武
 
 
 
 
 
 
 
‘徐文化研究联谊会’武夷山会议规划书
 
(2010年8月25日版)

 

  人之有姓,与生俱来,终生相随,代代相传,是生命之源,亲情之根。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进程中,亲情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徐姓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数度辉煌。如今数千万之宗人,血管流着一样的血,都有敬祖归宗之愿望,因此在世界徐氏宗亲自愿自觉地组织了数以千计的大大小小有关徐氏自己的组织,这些组织都有共同的愿望,进一步光大徐氏家族传统,繁荣徐氏家族文化,发展徐氏家族事业,共谋徐氏家族未来,以壮徐家的声威。但由于受地域、人力资源、经济状况的影响,一般只能自己做些事,横向联系很少。目前社会的发展,信息化的进展,各个组织都有扩大联系的愿望,2009年部分省市宗亲代表相聚厦门,共同商讨决定发起成立“海内外徐文化研究联谊总会”,经过一年来筹委会于网络,在山东郯城及上海浦东的讨论,希望厦门会议的初衷进一步实施,决定于2010年10月15日至17日在福建武夷山召开大会。
  一、宗旨:开展宗亲联谊、促进徐文化研究、共谋徐氏宗族事业发展。
  二、总体目标:
  1、促进海内外徐氏宗亲精诚团结、加强协作、敦亲睦族、互助共赢;
  2、整合海内外徐文化研究力量,做到信息共享、资源互利。深入开展徐文化研究,做好徐氏总谱的整理、编纂工作,建立统一的徐氏门户网站;
  3、开展敬宗穆祖、扶危济困、捐资助学、尊老爱幼、表彰先进的工作;
  4、指导和组织徐氏宗亲开展各类联谊交流活动,如举办全国或世界徐世宗亲大会,开展为祖先敬献孝心、募集资金修建祖陵,组织宗亲寻根祭祖等活动。
  三、筹委会升级扩充设想
  1、国内各地区(市级)到会的都应该有人补充到筹委会。这才能充分体现群众组织的广泛性和代表性,也有利于今后的工作。
  2、筹委会不设会长,暂由常委会集体领导,待寻找全球知名徐姓人士于组织正式成立时担任。
  3、推荐一年多来参与筹设的国内各省人士为基础,并于此次活动增补各省人士。
  下设各组均由各省推荐资深宗亲组成:
  (1)常务委员会;(2)秘书处;(3)祖陵建设组;(4)通谱简史组;(5)海内外企业组;(6)联谊与组织组;(7)徐文化与徐国研究组;(8)网络组;(9)顾问组。
  4、联谊会正式于国内注册前,暂不设固定办事机构,待将来确定注册地点后再于注册地设置常设办事机构。
  5、联谊会与各地宗亲会互不隶属,但保持密切工作联系,负责协调全国及举办世界性宗亲活动,协助各地宗亲会开展工作。
  四、筹委会工作规程
  1、常委会决策,筹委会通过,代表会宣布。
  2、常委会根据工作需要决定设立办事处:如联络处、徐文化研究室、祖陵建设办事处、通谱,网站工作室等,各办事处负责人及工作任务、地点由常委会决定,并向各地通报。
  3、大会结束后常委会与秘书处主持日常工作,有比较大的事项,可以利用网络,电话召开常委会,并作出决议。
  4、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聘请专职人员。
  五、经费筹聚和管理
  1、于武夷山动员所有委员自愿捐资,所有经费新开一个账户存入银行,由常委会、秘书处,出纳连锁管理。
  2、开支管理:5000元以下由经办人提出预算,报秘书处审核后由常委会批准,要存留原始凭证,凭证要有经手、验收2人以上签字。
  3、5000元以上开支应由党委会通过。
  4、帐目每月公布一次。
  六、工作方向
  1、吸取借鉴前人研究成果,运用现代化工具和手段深入探讨,去伪存真,规范性权威地开展徐氏通谱的研究与编制工作。并就祖陵建设议题,通盘研究与推动。
  2、团结协调专家学者搞好徐国历史研究,搞好有关资料文献的发掘整理工作。
  3、总结徐文化的特征和内涵,搞好徐文化的研究及推广工作,教育族人发扬光大先祖懿德,争做文明志士,时代楷模。
  4、协助并指导参与各地宗亲联谊组织举办的各种有益活动。
  5、设立宗亲救助基金和奖学金,扶贫救困助学,帮助激励徐氏后人奋发自立,努力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6、联谊会实行企业化经营,经费自给自足。
 
                        徐文化研究联谊会筹备会

 

 

简 讯

 

 
  重庆徐国清、湖南徐颂庭、四川徐建维等三位年逾古稀的老宗亲,从去年春颂庭将《徐偃王志》抄成手抄本后,国清、建维二位认为这本书是“振聋发聩”之作,建议付印成书,并且三人集资(另有徐忠国宗亲捐资),于今年8月印刷成书,分别向全国部分宗亲赠送。现略有余册,欢迎需要的宗亲购买(每本成本费12元,邮费6元)。
 
                                          湖南 徐颂庭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