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皖西南 徐氏 宗亲联谊会

皖西南徐氏联谊会《族务通讯》第五十期

   发布时间:2010-12-03 来源:

 皖西南徐氏联谊会《族务通讯》第五十期

2010年9月8日


齐心协力,把潜山徐氏文化园一期工程——徐氏总祠建设好!


潜山徐氏宗祠建设报告会在城召开


  (本报讯)8月15日,“潜山徐氏宗祠建设报告会”在潜山县城召开。来自县直各单位及各地的徐氏宗亲90余人,冒着高温参加会议。会议由宗祠建设筹委会常务副主任徐松苗主持。
  徐旵东副主任做主题报告:一,祠堂建设的本源和意义,传统的祠堂文化体现对祖先崇拜和孝道精神,直到现在仍有积极意义;其次是建祠堂能展示徐氏文化,激励后代学习先贤,奋发有为。第三是为徐氏宗亲开展联谊,处理族务提供一个活动场所。二,祠堂建设的目标与进程。说明了祠堂的选址征地、图纸设计、招标施工、资金筹集等情况。三,祠堂建设的困难和希望。当前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严重不足。根据预算,建设面积1400平米,需要资金400万元左右。包括征地拆迁报批、土建工程、装修、相关纪念册、纪念碑、纪念匾制作等资金。计划人头普遍捐资100万元,重点捐资100万元,典型捐资200万元。但目前均没有完成计划指标。现已筹集资金(含认捐数字)约200万元。还有较大缺口,徐旵东指出,筹委会前一阶段工作的重点是全面发动,全县广大宗亲涌现出父代子捐、女代母捐、全家合捐的典型事例和捐资热潮。 下一步将由面转到点,由农村转到城市,但并不放弃农村。还将到上海、南京、合肥等城市募集资金。
  老会长徐继达到会并讲话。他要求宗亲尽孝道,感祖恩,传承中华文明,传承民族美德。做到薪火相传,使徐氏历史文化发扬光大。
  徐松苗总结发言时,号召各地徐氏宗亲,带头动员,通过各地联谊,多方筹资,以点带面,积极集资。要求与会宗亲甘当志愿者,甘当宣传员,不做评论员。
  会上,广大宗亲群情激奋,慷慨解囊,踊跃捐款,现场收到徐基平、徐建安、徐云龙等宗亲捐款共计82700元。徐富贵、徐海杰、徐建安等畅所欲言,表态要全力支持祠堂建设,并相信只要我们徐氏广大宗亲,齐心合力,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一座古色古香、雄伟壮观的徐氏宗祠,必将矗立在世人的面前。(徐霁雯)


尊祖敬宗 情溢京城

徐松苗


  七月十五日,受潜山徐氏宗祠筹建委员会的委托,康生、旵东与我一行三人赴京,向在京宗亲报告徐氏宗祠建设情况。短短四天时间,我们三人无不沉浸在北京宗亲们一片赤诚的尊祖敬宗情怀中,更激励着我们在潜山这片沃土上把根培植得更壮实、更健旺。
铁骨丹心将军情
  原打算进京后我们首先去拜访世全将军,但将军去威海疗养,当他得知我们到京,立即电话询问家乡情况,以及祠堂建设的进展,并一再对家乡宗祠建设者表示慰问和关切,还托我们向继达会长问好!世全将军不仅自己捐出一万元,还表示有什么困难要对他讲,并托其侄孙女晓祝参加我们在京举行的汇报会。晓祝女士在京拼搏多年,事业有成,她侃侃而谈:“我是参加会议的唯一女性,娘家建祠堂,我责无旁贷,技术上的事,我可以请人推敲,经济上应支持,尽力协助把徐家祠堂建好!”会上晓祝姑娘还提出了一些衷恳的建议。
企业家的尊祖情
  文中宗亲靠知识、勤奋与不懈的努力和追求在京城创立了高科技产业。得知我们到京时,他正在去武汉的飞机上。匆匆处理好湖北工作后,他准时乘机飞回北京,用半天时间参加座谈会。会上他仔细倾听旵东宗亲代表家乡祠堂建设的报告。当我们请他讲话时,他饱含深情地说:“我捐的钱还不多,也是应该的。感谢家乡宗亲的辛勤工作,盼望祠堂顺利竣工。”文中是潜山在外地第一个捐巨资的宗亲,三年前就汇来拾万元,今年年初他又承诺“圣堂”建设的全部资金约100万元,他同意按工程进度分三批拨款。家乡宗亲无不为之感动,更为其事业有成而祈福!
  我们是第一次见到鹏飞宗亲,洒脱英俊的外貌、年轻干练的风格、细语柔声的文人气质,我们疑虑,他是教授、是商人、还是企业家?在京打拼多年,吃过数不清的苦,磨练出了如此复合型人才。我们为这些在京拼搏的宗亲折服。他们每前进一步都饱含着家乡人说不出的艰辛。鹏飞宗亲表示一定回去看祠堂,一定得捐资建宗祠,并尽可能多捐一点,聊表大树对根的眷恋!

古朴乡风不了情

  英国宗亲在国家机关任要职,2007年我们进京时,他用真挚的感情道出孝道的渊源。今年五月份回家亲自送来捐款,这次他不仅抽空参加会议,还邀请其他宗亲参加会议。会上他一再强调,宗祠建设一定要高起点、要不辱祖先、不负宗亲、体现大家风范,经济上他会再想办法支持建设。只向宗亲敬了一杯酒,中午饭也未吃,他又风尘仆仆的去了机场。
  丁来宗亲正在国外公务,他在国际长途电话中说:虽不能参加会议,也会尽力支持家乡宗祠的建设。回国后便汇来个人捐款。几十年在外奔波,言必行、行必果。丁来宗亲表示一定抽时间回家乡看看父老乡亲!我们恭候着!
  寿林是这次我们进京见到的较年轻的宗亲。他说:“我在北京,心想的是家乡,想着儿时的同伴,更想在文化上帮家乡的孩子,让他们有书读,有很多书读。”这就是读书人对家乡的恋情,对宗祠建设他更是关注和支持。八月中旬,他特地到潜山送上了他对建宗祠的拳拳心意。
  加民宗亲会议上发表了动情的演讲,他感谢家乡宗亲有如此壮举,说:“我感谢各位前辈的义举,个人责无旁贷,尽心尽力。”一片深情,激动而又诙谐,凸显着京城徐氏宗亲的一片情、一番爱。
  华明宗亲正在中央电视台忙于赶制四十集大型电视片“李白”,做为制片人忙里忙外、组织协调、天南地北可想而知,但忙里抽空,他急匆匆的赶到宾馆,与我们见面,一身疲惫,不到四十岁年纪,华发早生。我们不忍多打扰他,但他还是坚持请我们在酒店用餐叙谈。前些年他提出徐氏宗祠建设的十二字方针仍记在心中,当我们向他汇报当前的工程进展时,他毫不犹豫地说:“今年一定送一万元到祠堂,太少了,聊表心意!我会努力的。”
  新生宗亲我们从未谋面,他给我们发来短信说:“今天家里施工,管道煤气改天然气,走不开,得看着,无法赴会,深表歉意。若见到徐校长及徐家子弟,请代问好。修祠堂,立家风,正门庭,续传承,乃徐门盛事,万世之功。作为子弟,我感念,若有捐款帐户,请告之,我当表心意,以欣后世。”多么质朴的心声,令我们心颤。

北京联络组的挚情

  几年前继达老会长委托徐迅、英泽二位宗亲为北京联络组负责人。义务为家乡宗祠建设服务,为在京宗亲牵线搭架联络。几年来他们挚情为族务活动奔走联络,尽善尽美地履行着良知与心愿。
  英泽宗亲是“苍穹”公司市场总监。忙对他来说太正常了,不忙才不正常。“再忙没有亲情大,再累不能累宗亲”,安排车辆,通知宗亲,组织活动,事事躬亲。“你们来京时间短,这两天我会安排好工作与接待!你们不必客气。”和颜悦色,有条不紊,这就是英泽宗亲尊祖敬宗的挚情表露。
  京城文坛稍领风骚的徐迅宗亲,主持着大型文学期刊“阳光”。在京几天的活动,给我们安排的妥妥帖帖,连返程车票也托人订好。上班后他安排好工作就到宾馆与我们谈宗祠建设,下班后他与我们聊家乡,吃饭时他与我们说潜山。浓浓宗亲情,溢于言表而又凝固在点点滴滴的行动中和笔尖上。我们离京前一再说在京的潜山徐氏宗亲会有自己的行动,尽自己的责任报谢徐氏先祖与宗亲的期望!
  在京几日,我们与这些宗亲一起交流、谈心、说家乡、说祠堂、谈事业、谈未来。我们被他们的真情而感动,我们为他们的艰辛与疲惫而隐忧,望他们节劳,祝他们成功!
  



报答——一种态度

                 
——安徽华业化工总经理徐基平捐款记


  8月15日上午10时,基平宗亲推开繁琐的工作和接待,冒着酷暑匆匆从银行取出五万元现金,赶到潜山大酒店参加“潜山徐氏宗祠建设报告会”。当他交了五万元捐款后,脸上露出了孩子般天真的笑容,人们要他说几句感言时,他仅很腼腆地说:这只是一种态度。应该的!
  “态度”二字,何其深的含义,何其深的感情!
  基平宗亲是从大山区槎水良冲走出来的一个年轻民营企业家。十几年的打拼,县委县政府和潜山人民给了他———县政协常委、安庆市十佳优秀青年、省优秀民营企业家等荣誉称号。而这些荣誉的背后则是70后青年人的韧性、执着与坚持。
  常记在基平心中的是华老厂长,基平常说老厂长是他的引路人……文亮董事长是他的良师益友,槎水人民是他的衣食父母,潜山人民是他永远报答不了的乡亲。
  这些年来,文亮与基平一起创办了华业化工、华业纺织,每年向国家上缴近两千万元的利税,他们说这是“报答”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政策的指引;每年向一千余名职工发放的工资收入两千余万元,他们说这是对养育自己父母兄妹的“报答”;每年向业务员发放的业务经费两千余万元,他们说这是对兄弟情谊的正当“报答”。他们正以“报答”之心加速企业发展而回报乡里!
  基平宗亲还年轻,在人生旅途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愿他的家庭和事业蒸蒸日上!(老松)



孝子——徐锋


  在老家潜山源潭双峰,知道徐锋名字的人不多,听涂生宗亲说:在宁波市工商界徐锋的名号是叫得响的,他是宁波市人大代表、宁波市十大孝子,国内家庭用品企业的领军人物。
  八月十七日,徐锋宗亲驱车千余公里,回家给老母做“周年”祭。乡亲们说:徐锋十三岁孤身赴浙、举目无亲,凭着勤劳和智慧在浙江宁波打拼出几个控股企业。当他能自立于社会时便将多病的母亲接到身边伺侯、治疗,几年来为母亲治病花去七、八十万元。工作再忙还抽时间按时回家祭奠母亲,实属难得的孝子。
  十八日他又驾车赶到正在建设的徐氏宗祠工地,详细询问建设情况,仔细察看祠堂风水,并送上一万元现金,还承诺捐献四百平方米的高档地板给宗祠(价值约10万元)。当我们代表宗祠筹建委员会表示感谢时,徐锋宗亲动情的说:“过去人们赚不到钱时埋怨祖宗,但有了钱切不可忘记祖宗,要答谢祖上的恩德,而不能数典忘祖。”
  徐锋用手捧起祠堂后的清泉,饱含那知苦知乐的泪花,尽情地吸吮着。并再次表示:我一定动员在宁波的徐氏宗亲,让他们知道家乡在做光宗耀祖的大事,我不仅要为祠堂建设捐资,还会与他们一起为宗祠建设尽力。
  愿徐锋和在宁波工作的徐氏宗亲健康快乐!事业兴盛!(松苗)
  



于氏始祖——于
 


叔天潢贵胄  裂土封侯

王室衰微  以邑为氏

于叔系周武王之子,受封于邘国,称邘叔。后因封国被灭,去邑旁为于。其子孙遂以于为氏。

   于氏源流简介
  于姓是当今较常见姓氏,其人丁740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0.62%,居第二十八位。为全国人口最多的五十姓之一。
  于姓来源有三:一出自姬姓,为周武王姬发的后代,以国为氏,始祖邘叔。史载,周武王克商后,大举分封诸侯,其第二子邗叔被封在邗国,也就是今河南省沁阳县北部西万镇邰村。后来,邗叔的子孙就以国为氏,有的去邑旁姓于。此为于姓正宗,是为河南于氏。二据《路史》所载,东海(大致相当今山东东南及江苏以北地带)有于公裔孙,本为汉人,随拓跋氏迁至代北(大致相当今山西代县、繁峙、五台、原平一带),为万忸于氏(鲜卑族复姓)。至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进行汉化改革时,恢复为于氏。三为唐代淳于氏避讳改姓。据《古今姓氏书辨证》等记载,淳于公子孙,以国为氏。唐贞观年间所定皇族七姓,有淳于氏。至唐宪宗李纯时,为避皇帝的名讳(因“纯”与“淳”同音),复姓淳于氏改为单姓于氏。至宋代,又有部分于姓恢复淳于姓。
  于姓郡望主要有河南郡、东海郡、河内郡等。河南郡是汉高帝二年由秦三川郡改设,东海郡为秦设置。河内郡为楚汉之际设置。
  于姓以“东海”为堂号。
  于姓的发祥地最早为今河南沁阳县北部一带,而且发源于此地的于姓,后来成为于姓家族的主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于姓自得姓始,主要在我国北京中原地区繁衍最为昌盛。至魏晋南北朝时,于姓才得以大举南迁东南广大地区。隋唐时,于姓相继在北方形成几处大的望族。据有关史料统计证实,历代于姓是以今河南、山东、河北、湖北、黑龙江、山西、陕西、内蒙古、江苏、安徽、新疆等十一个省、自治区为其主要分布地区。可见,于姓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历史上于姓名人很多,较著名的有汉初于公,他以善于决狱而成名。汉初有丞相于定国。东汉方士于吉,著有《太平经》。三国魏有名将于禁。唐代有宰相于志宁。明代有大臣于谦。清代有军机大臣于敏中,大臣于成龙等。近现代史上于姓较为知名的有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东北军将领于学忠等。

  


亡妻托梦送捐资


  七月廿七日下午,在县城出现了一桩在世老夫捧着谢世老妻的名字,向徐氏建祠委员会捐资。当场有人称奇,说,这是感人的好新闻。并随口给笔者送上“亡妻托梦送捐资”的题目。这里简要向大家做个介绍。
  潜山徐氏在水吼建祠堂,人所共知。67岁的李松波,听在脑里,记在心里。她在农历去年腊月十二日去世之前,先后三次对70岁老伴徐平及子女说:要给建祠捐资。第一次是去年下半年,家人劝她去北京旅游,她说:“徐家建祠堂是大事,徐氏子孙不捐钱,对不起老祖。北京不去了,集点钱捐献。”又一次,家里更换橱房用具,年青人当然想用点好产品,她又说:“能用就行了,节约点钱捐给建祠堂。”临死前几天,想着要去洗个澡。寒冬腊月,老伴说“花10-20元到澡堂去洗。”她说:“能省则省,到茶水炉花三元钱洗个澡不行吗?积蓄点钱去捐资。”时刻想着给祠堂捐款的李松波,突发心脏病与世长辞了。老伴徐平七月廿八日上午见到前去拜望的徐继达、徐松苗泣不成声,一五一十的倾吐老伴遗愿。说李松波生前在单位(水电局)是好职工,市、县发有十多个奖状,在社会上,人称“阿弥陀佛”;在家里是好妻子、好母亲,在徐家是好媳妇。并说:前不久的一天夜里,梦见她手里拿一把雨伞,容装英姿返回。我痛心回顾她多次谈捐资的遗言,似乎是她回来催我,把省下捐资款快送去。所以徐平宗亲在一个信封上写了:“徐平、李松波捐款1000元。”在“李松波”名子上,划个黑框,并再三叮嘱:出榜时一定要有“李松波”的名字。
  编后语:这个真实的故事十分感人。说明建祠是阴阳工程、得人心工程。一个不富裕的家庭,一个似有灵感的女性,在谢世前三次谈捐资,并放弃生前的基本享受,把节省下来的良心钱捐出建祠,我们建祠工作者当珍惜!珍惜!再珍惜!(徐继达)
  


孝 廉 方 正 徐 喈

◆岳西  ◎徐承钦

(接上期第四版)
  


署政山东武城
  光绪二年,徐喈掣签广西灵川县知县。掣签是明清外省官吏分发任用的一种方案,由吏 部抽签决定分发何省。尚未赴任,光绪三年春,又由吏部选授山东武城县知县。徐喈即抱着整肃吏治,造福黎民的热忱前往武城赴任。虽年近六旬,上任伊始,便轻装便服踏遍武城的村村落落,察看地形,了解民风,思考着如何描绘治理好武城这副蓝图。
  武城地属华北大平原,位于山东省西北边境,京杭大运河绕县境西北穿过。以运河为界,西与河北省的故城县相邻。北面紧靠河北省德州市。水陆交通都较通畅。以农业为主,缺水地区,一年两季,种植旱粮。县域经济全部依赖农业,人民生活一般。近年因受八国联军侵华和义和团的影响,加上捻、粤动乱侵扰,一些地方不甚平靖,时有盗寇发生,百姓心有余悸。加上科赋较重,吏治昏暗,积案较多。这一切虽然都是由于清廷腐败,国力衰弱,内忧外侮所造成,而根本原因还是地方吏治不力。
  徐喈先从整肃县署吏治,清理多年积案入手,要求县衙所有官吏都必须廉洁公正,严禁欺压百姓,严禁酷刑逼供。他自己首先作到克己奉公,秉公执法。在清理积案中,他特别关注“官与民”、“富与贫”、“强与弱”这些类型的案件,总是站在“民、贫、弱”者的立场去仔细审阅案卷,缜密思考推理,弄清案情真相。对一些疑难案件,宵衣旰食,也必须彻查到底。拒绝一切贿赂,不徇私情,公正审理,得到广大百姓的拥戴。
  这里因受多年动乱影响,盗寇时有发生,百姓生活不安,有的甚至外逃。徐喈下令,一面建章立制,整顿纲纪;一面建立团练,加强自卫力量,抵御盗寇侵扰。他经常亲自带领兵勇,深夜巡逻,发现盗寇踪迹,严加追捕,敢于碰硬,决不宽恕。经过半年多的严厉整治,盗寇基本匿迹,社会逐渐安定,百姓生命财产得到保护,生产生活才恢复正常。
  徐喈一贯关注教育,莅任后对县学立即着手整顿,从新挑选品学兼优、德高望重者担任学正,拨款修葺学官,改善学习环境,及时发放廪膳生津贴,保证生活条件。他还经常抽时间亲临学官,与师生切磋经史,鼓励生员修身致用,为治国兴邦芸窗苦读。他每次下乡都拜访塾师,平易亲切的交谈询问,强调青少年教育,特别是启蒙教育的重要,尊重塾师的社会地位,赞许他们为杏坛耕耘而呕心沥血,使武城学风盛极一时。
   莅任次年,春连夏旱,土地龟裂,全县青苗一片枯黄,社会波动,人心惶惶。徐喈也心急如焚,但他从容镇定,深入四乡发动百姓,引水浇灌,号召抢一棵是一棵,救一亩是一亩,并问策于民,发起补种。与百姓同甘共苦,经过半个多月的全力抢救,总算夺得一个平年收成,他又上疏奏请减免部分赋税,总算度过了这次难关。
  徐喈居官公正,清廉自守,深恶官场相互吹捧,结党营私,尔虞我诈,贪腐成性的恶习。他不论你官位多高,权力多大,而是一切秉公办事,从不阿附权贵。加之在审理案件中,坚持秉公执法,抵制官绅行贿说情,也得罪了不少达官贵人。特别是境内大运河当时是朝廷及省、府官宦往来要道,按清廷惯例,地方官员必须迎来送往。这也就成为不少地方官员馈赠厚仪,谋求升官进爵的良机。而徐喈每次总是以清茶淡酒来完成例行公事。因此常与上官意见相左。徐喈也以官场腐败、积习难返,于光绪六年趁上官寻衅凿枘之机,挂印辞官,解组南还。离城时,数百生员绅民,长跪不起,夹道相送。徐喈依依不舍,洒泪相别,而他带回者,除一件官服,两只朝靴留作纪念,余者唯一箱书籍,两袖清风。
重视后代教育
  徐喈一生重视教育。“不以做官为荣,而以课子为乐。”他对教育,特别是后代教育有自己的理念。他认为教育虽是国家社会的事,但每一个家庭、家族更要承担重视教育子弟的责任。因为家庭、家族教育是基础和根本。只有每个家庭家族都把自己的子孙后代教育好,培养成知书达理、仁民爱物,这样整个社会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思想品德素质才能真正得到提高,才能实现治国安邦和促进社会的进步发展。他的这种教育理念,在当时教育尚不普及、私塾和族学是社会教育的主要场所的实况下,应该说是有其现实意义和积极作用的。就是今天看来,家庭重视教育依然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基础。
  徐喈就是按照自己教育理念来实施对后代进行教育的。他辞官告归后,筑“培俊堂”于来榜大湾山麓,令子孙与乡党间俊秀子弟,不论贫富,就读其间。聘请名师,亲临讲学,以六经为根柢,以廿四史为韬略,义方教子,忠厚是训,济济一堂,人杰地灵,大有濂洛关闽之风。其间,六、霍、英、太等地学子慕名而来者,不乏其人,学中翘楚林立,名噪一时。
  徐喈为栽培鼓励学子,还倡导用族产进行奖励。光绪元年4月20日,他主持订立“徐积厚堂议”,规定凡子孙入泮、补廪、岁贡者,各补贴七六钱30两、优贡50两、拔贡60两、中举100两、进士200两、状元1000两。凡应乡、会、殿科试者,补贴盘费。
  徐喈在坚持讲学的同时,还潜心著书立说,先后编著《礼典合纂》、《名言笔记》、《成人模范》、《醒世新编》、《身世良规》诸书及大量诗稿,惜累遭兵燹动乱,诸著均已早佚,仅存《成人模范》两卷,恭正楷书,约4万余言。民国壬午(1942年)其曾孙炯庵,署职安徽省保安司令部时,敦请省军管区司令陈维沂将军令兄,省保安司令部秘书长陈维藩先生封面题字,正拟付梓,嗣因战火纷纭,朝东暮西,颠沛流离,终未如愿。后珍藏故里,文革动乱,最终难逃一炬。但从这些篇名中,就不难看出徐喈一生为教育好子孙后代而呕心沥血的赤诚。
  应该说徐喈对后代教育是有成效的。他四子、十一孙,长子贤彰,岁贡、训导;次子贤寅,廪贡生,候选训导;三子贤杰,举人,内阁中书,侍读,国史馆协修,广东连山知府;季子贤燮,廪贡生,任两广总督李翰章西席,宣统元年徵举“孝廉方正”。十一孙中,除两个英年早逝,一个重听,其余长、次、三、五4孙以增、附生入泮。另4孙,停科举后,一个全国普通文官考试优取,一个中国大学,一个安徽省立政法,一个省立甲等农业毕业。其中次孙仙侣任甘肃道尹公署和东北陆军第一混成旅军法官,后为皖西名士。七孙道传普通文官考试,分发全国税务局,后以荐任任职。九孙道仁,中国大学毕业,任民国48军中校军法官。曾孙中高挛,安徽第一甲等工业学校毕业,任西北国民革命军独立旅少将旅长。炯庵黄埔军校洛阳分校毕业,任安徽省警察局荐任督察长兼保警大队长,陆军上校,八年抗日战争,始终战斗在第一线。高拳、高举也都是校级军官,参加抗日战争。
  纵观徐喈卓尔不群的人生,虽然受儒家传统“忠君报国”思想的影响。对清廷腐败认识不足,在抵御太平天国中不能说没有瑕疵。但是他孝悌仁慈,忠厚诚信的本质,和读书就是为了济世,当官就必须为民的主张是应该肯定的。他一生对社会、对家族还是做了许多有益的事。他70寿辰时,光绪朝大学士、军机大臣宝鋆送其寿序称赞他:“仁者寿”。是“抱道不贰,执德不疑。可贫、可贱、可富、可贵、可毁、可誉,而不可撼其志”。应该说还是恰如其分的。
        (参照民国九年《潜山县志》、《徐氏汇源堂》族谱)(续完)

 

 


   本期执行主编:徐英先 0556-8928340

   责任编辑:刘德华 0556-8921131

   地址:安徽省潜山县张恨水研究会

   邮编:246300
    潜山徐氏历史文化研究会账户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安庆分行
潜山县支行
 
    帐 号:1309320501220997248

    户
  名:徐松苗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