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皖西南 徐氏 宗亲联谊会

皖西南徐氏联谊会《族务通讯》第四十一期

   发布时间:2010-10-10 来源:

 

皖西南徐氏联谊会《族务通讯》第四十一期  
Word电子文稿)  

2009年2月18日
 

 

徐氏“四汇堂”在岳西天际大酒店

隆重举行族谱出版发行典礼

  (四汇堂讯)2009年元月10日,徐氏“四汇堂”宗亲们冒着三九严寒,从四面八方兴高采烈地来到岳西县城,参加“四汇堂”在岳西天际大酒店举行的族谱出版发行典礼。前来祝贺的有:徐继达率领的皖西南徐氏宗亲联谊会代表团,潜山徐氏历史文化研究会代表团,安庆市区联谊会代表徐一明,岳西来榜周龙公支代表徐长安,岳西白帽仁、奂二公代表徐进群、徐松苗、徐爱民、徐正龙。参加典礼的还有“四汇堂”外迁宗亲代表,他们是:万三公支迁湖北房县的聪暹公后裔,久良、久正二支迁安徽霍山县良觉、仲镛二公后裔。对本次典礼发来贺电贺信的有:宿松徐氏宗亲会,望江徐氏宗亲联谊会,“四汇堂”德一公支迁陕西柞水乐通公后裔,德一公支迁安徽庐江县启祥公后裔,天际大酒店老总徐际友在海南也发来贺电,对不能参加大典表示歉意,并对“四汇堂”族谱出版表示热烈祝贺。

  大典由“四汇堂”族谱编委会副主任海波主持。上午1048,主持人宣布大典正式开始,全体起立,鸣炮,向列祖列宗行鞠躬礼。接着,“四汇堂”族谱编委会主任承钦作了主旨发言(文稿另发),副主任水印宣读了贺电贺信。大典中,皖西南徐氏宗亲联谊筹委会副主任徐继达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徐氏“四汇堂”举行族谱出版颁发典礼,这是我们徐氏的一大喜事、盛事,特此表示热烈祝贺。这套族谱凝聚着各位宗亲的辛劳和汗水,也是主要编修人员襟怀坦荡大度能容的结果。我们要弘扬正气,要记住这些不为名、不为利、默默无闻地为家族做奉献的人。岳西徐氏宗亲联谊会在承钦老的主持下,工作开展得红红火火,轰轰烈烈,走在皖西南其它兄弟县的前面。近几年来,你们通过联谊活动,走访了陕西柞水、安徽庐江、浙江桐庐、湖北房县,接待了江西都昌、陕西柞水等地宗亲的来访,为创造和谐社会、和谐家族出了力,立了功。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岳西联谊会的工作。也希望你们再接再励,为徐氏联谊事业做出新贡献。白帽仁、奂二公的代表徐进群,安庆市区代表徐一明,来榜周龙公代表徐长安,也在典礼上发表了贺辞。

  大典过程中,掌声不断,闪光灯此起彼伏,始终洋溢着喜庆气氛。另外,还有部分“四汇堂”在岳西的科局级领导干部参加典礼,使整个大典增色不少。

  大典历时一个半小时,当主持人宣布大典圆满结束时,全场响起热烈掌声。随后,在天际大酒店一楼宴会厅举行了盛大的酒会,各位参加典礼的宗亲互相敬酒,互道祝福,互致问候。下午两时左右,“四汇堂”各支宗亲带着领到的新族谱,满意地回到了各自的住地。他们纷纷表示,要将“四汇堂”的团结协作精神,连着新族谱一起带回各支,籍以告慰先祖,启迪后昆。

 

 

潜山徐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召开2008年常务理事扩大会议

  20081228日,潜山徐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在县城召开2008年年会。本会顾问、会长、常务理事、联络组组长暨有关宗亲共30余人出席了会议。

  会议由秘书长徐英先主持。

  副会长徐松苗作了《坚定目标 扎实工作 努力使潜山徐氏历史文化研究在新的起点上有新进步》的主题报告。报告首先回顾了研究会成立以来五年的工作:建立了民间组织;确定了工作目标;进行了寻根访祖;推动了分支活动;搜集族务资料;承办族务通讯;开展族务联谊;筹措活动经费;慰问米寿老人等等。报告提出了今后工作的思路:坚持两个不变,进行四项调整。两个不变是:研究会的组织机构不变;三大目标不变。四项调整是:一是调整领导力量、二是调整工作思维、三是调整例会制度、四是调整工作步骤与节奏。报告就2009年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与会人员在充分肯定主题报告的前提下,围绕报告内容,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徐甲鼎、徐国正、徐基茂认为,鉴于文化园的建设,目前存在一定的难度,可以先行搞个“会馆”,以解决族务活动的办公场所。同时,还有徐基洋、徐志成等,均建议《族务通讯》不仅要办好,还要扩大发行量,扩大内容及版面,要宣传上敬、下孝、睦亲、助学方面的典型事例。

  徐礼兵就文化园的建设工作,提出了卓有独创的见解。他说,建设文化园,场地是基础,资金是保障。要广泛发动企业界的宗亲,献计献策,群策群力。要挖掘那些有经济实力、又热心族务活动的人士,慷慨解囊,从财力上予以积极支持与全力保障。当前必须着手做好企业界的摸底登记,以备适时展开联谊活动。

  副会长徐东就研究会的今后几项工作,谈了看法。关于联谱,可以分为总卷、分卷与各支谱。总卷部分,可以适时启动着手编修;关于文化丛书,2009年度力争出版第一辑;关于文化园,可以分为两步走,即先行搞个会馆,然后再依据实情正式建设。

  徐继达会长最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我们研究会要确保三大目标的实现,必须要有这样四个“要有”:一是要有保“本”的思想;二是要有扎实的作风;三是要有不怕吃亏的奉献精神;四是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研究会的工作,都是无偿劳动。但是,都是为祖宗、为后代做事,为自己做事。益在当代,惠在后世。希望宗亲们携手同心,尽心尽力,共同促进三大目标的早日实现。          

                                                              (徐霁

  
 

 

关于赴江西凰岗纪念徐布卿公诞辰1130周年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位宗亲:

  今年是布卿公(大太公)诞辰1130周年,200811月江西鄱阳县凰岗(祖庭)召开会议,决定2009329日(农历三月初三)在凰岗隆重纪念徐布卿诞辰1130周年和布卿陵园奠基庆典活动。皖西南徐氏宗亲联谊筹委会代表商议,决定组织宗亲赴凰岗参加清明祭祀活动。

  请各县宗亲联谊机构自行组织人员前往。农历三月初三上午1030分在凰岗高速路收费站出口集中前往祖庭。中餐自理,各县可根据经济情况自愿捐资修建布卿陵园。

  特此通知

  联系电话: 13705567006

                                                      皖西南徐氏宗亲联谊筹委会

                                                          二○○九年二月十五日

 

 

清平乐

——祝贺《族务通讯》创刊五周年

湖南  徐颂庭  陈国廉


编行族报,

半十周年到,

共发刊期四十号,

版面图文并茂;
 

播传徐氏新情,

抒陈族众心声。

展望来日花圃,

更加馥郁缤纷。

 

 

坚定目标 扎实工作

努力使潜山徐氏历史文化研究在新起点上有新进步

  一、五年来工作回顾

  潜山徐氏历史文化研究会自2004年发起筹备,至今已近五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做为一个自发的民间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尊祖敬宗睦族的过程中起着一些不可替代的作用,发挥着其坚实而又向上的精神。五年的起步阶段,克服着一系列困惑、困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建立了民间组织。这是以继达先生为首的几位徐氏族贤多年来就思考的一个问题。他们本着在位为党为国尽忠,退休赋闲后为族为亲尽孝的信念,在个人自发办“族务通讯”的基础上,又自发成立了近七百年来潜山徐氏的第一个民间组织机构,经过几年工作,研究会建立了组织机构,做到了有办公地点、有组织领导、有活动经费、有例会制度、有工作计划的名符其实的徐氏历史文化研究活动的平台。

  确定了工作目标。研究会成立后,把编修潜山联谱、建立潜山徐氏文化园、编写徐氏历史文化丛书做为工作目标,并始终如一地坚持。工作也初步取得了一些进展。

  进行了寻根问祖。我们先后数次赴江西凰冈、山东郯城、河南、江苏及本省滁州等地进行寻根问祖。初步弄清了徐氏祖先及今人活动脉络,特别是对大太公墓地的寻根,对从江西迁徙潜山及皖西南的历史更趋清晰。

  推动了分支活动。在研究会的推动下,不少分支宗亲,摒弃一些不和谐因素,不断开展续修族谱工作。三年来有近十个分支族族谱已续修和在修,为潜山联谱修编奠定着坚实的基础。

  搜集了族务资料。几年来从日本、台湾和国内的江苏、江西、山东等地搜集到的有价值的各种文字、图片资料数百份,各种有型实物几十件,为徐氏历史文化研究和文化园建设做了前期准备工作。

  开展了族务联谊。先后与山东、江西、江苏、上海、北京等外省、市宗亲开展走访、接待等联谊活动十多次,通过系列的联谊活动,增进了情谊,交流了思想,活跃了学术空气,促进了宗亲团结与和谐。

  承办了族务通讯。几年来承办了《族务通讯》40期,其中彩印七期,发行到二十多个省市,每期发行五百余份,这份小报已成为团结宗亲、交流情感、历史研究、人物访谈等睦族交流的主要平台。

  慰问了米寿老人。自二○○七年起,已对县内88岁以上老人进行了慰问。两年来共慰问六十多位老人,并送去慰问品或慰问金、慰问信、长寿匾,弘扬了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精神。

  筹措了活动经费。几年来先后通过族贤的支持,共筹措了近20万元的活动经费,并本着节约、专款专用的严格财务管理的要求,保障了正常活动的经费。其中徐文中、徐世全宗亲赞助的文化园筹建资金十万零五仟元专款专存。研究会工作人员全部做到了不占用一元钱赞助费。各人还自动捐出一定经费支持活动。

  五年来的工作有困惑、有喜悦;有困难、有坚持,我们克服着困难和阻力,坚实地走好了起步阶段,但也明显感到有不少缺憾与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予以修正与提高,应得到认真疏理、总结、调整与改善。

  二、今后工作的思考

  认为今后工作必须坚持做到两个不变,即:研究会的组织机构不变,要长期坚持下去;三大工作目标不变,即文化园建设、联谱编修、历史文化丛书编纂三大工作目标不变。为坚守目标,必须适时对工作思路进行四个方面调整。第一,调整领导力量,向精干型、事业型转变,改变领导机构人员多,办事不力,工作不主动的局面,以保障事业的连续性;第二,调整工作思维方式,把一些宗亲急于求成的思想引导到按实际情况办事,不冒进,但又要把握机遇,扎实工作上来;第三,调整例会制度,提高例会质量。把坚持了三年的每周二上午的碰头会改为每月两次工作会。会议要有主要议题、有布置、有检查,增加平时工作时间和提高工作效率;第四,调整工作步骤和节奏。由于研究会领导成员年龄偏大,身体状况偏差,难以适应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适当调整工作节奏,是保证工作效率的需要,更是对老年人的尊重和爱护。

  两个不变与四项调整是审时度势在新情况下做出的重要思考,更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健康发展的需要。

  三、二○○九年工作要点

  根据研究会对下阶段工作总体思路,2009年主要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1、组织宗亲赴皇冈拜谒祖陵活动。这是由凰冈祖庭族贤与皖西南、江西都昌宗亲共同发起的一项纪念意义重大的活动。

  2、承办好《族务通讯》。改订阅为赠阅后,既要组织筹资,更要保持质量,力求每年出刊五至六期,且增加彩印数量。

  3、力争出版一卷《历史文化丛书》。抓好编写、订阅等相关工作。

  4、“文化园”建设既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消极等待。做为重要工作,要抓住机遇,力争有突破。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修建支祠。

  5、加大各片、组的活动力度和宗亲联谊活动。各片每年要集中活动一到两次。继续开展慰问新的米寿老人活动。

  6、督促抓紧抢修支谱,为联谱编修打好基础。特别是九都、沙河分支的各位理事要主动站在工作前沿,主动支持或主持各分支谱的编修。尽力避免在总谱编修过程中遗漏大房头或无法上谱的现象。

  2009年工作基本都是围绕三大任务展开的,困难不少,机遇也不少。要做好以上工作,必须柔功硬做,不当评论员,要当实干家;不求名利,只求干实事,摒弃说大话、空话、脚踏实地干事,量力而行,说到尽力做到,只要从实际出发,尽职尽力了,就是大功于族人。

                                                (徐松苗)

 

朱氏源流简介  

    朱姓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26%人丁1500万,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居第十四位。尤以江苏、广东、浙江、河南等省多此姓。

  朱姓来源主要有四:一出自曹姓,为帝颛顼之后裔。相传帝颛顼有个孙子叫吴回,在帝喾时为火正祝融。吴回的儿子陆终娶鬼方氏的女儿为妻,生有六个儿子。其中,          朱姓

五儿子名安,曹姓。周武王灭商后封曹安的后裔曹挟在邾国(今山东曲阜附近)。
         朱氏始祖         战国时,邾国被楚宣王所灭,子孙去邑以朱为氏。朱挟就是朱姓的受姓始祖。此支朱氏世居沛国相县,是以江苏朱氏。二出自朱虎的后裔。朱虎,舜帝时的大臣,其后裔也有以朱为氏的。三出自宋微子启的后裔。宋微子是商王纣的庶兄。是宋国的开国君主,春秋时,被诸侯所灭,其后裔有逃至砀(今安徽砀山),改宋氏为朱氏,也为江苏朱氏。四出自外族改姓。南北朝时,有鲜卑族复姓浊浑氏、朱可浑氏,于北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皆改汉字单姓朱氏,是为河南洛阳朱氏。

  朱姓郡望主要有吴郡、沛郡、河南郡、凤阳郡、太康县、钱塘县等。

  朱姓以“凤阳”为其堂号。

  朱姓发源地有两个,即今河南、安徽间及江苏省境。其中江苏省境的这一支朱姓,后来成为我国南方朱氏家族的主要来源,所以朱姓以吴郡为最望。朱姓家族繁衍迁徙有两个重要时期:魏晋南北朝及元明。魏晋以前,朱姓已繁衍到河南、山东、安徽等主要地区。此后因“永嘉之乱”,中原土族大举南迁,朱姓也不例外。北方朱姓的南迁,使得南方的朱姓更加庞大,人数也急剧增加,到南北朝时,朱与顾、张、陆成为我国江南四大姓氏。原籍安徽婺源的南宋朱熹后迁居闽南,其族系号称“紫阳本派”,散居福建、广东等地。从朱元璋创建明朝,朱氏贵为国姓,族势大盛,唐宋之前,朱氏家族已广播于我国的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河北、江西、福建等地,明代以后便已遍及全国各地。

  朱姓在历史上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家族。战国有勇士朱亥,据说,他力大无穷,勇气过人,曾凭着四十斤重的铁锥,挽救了情势危急的赵国。汉初有侠士朱家。西汉有名臣朱买臣。三国有第一个去西域求法的僧人朱士行。东晋有名将朱序。南北朝陈时有无神论思想家朱世卿。隋代有大陆通台湾的第一人朱宽。唐代有宰相、学者朱敬则,诗人朱庆余。唐末有梁王朱温灭唐建立后梁。南宋有集哲学家、学者、诗人、文学评论家为一身的朱熹,其人学识渊博,会诗、会词、识音律、善考证,而且在文学批评上颇有独特见解,为程朱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元末有朱元,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号称明太祖。明清时有学者朱柏庐。朱柏庐清初居乡教授学生,治学用程、朱为本、提倡知行并进,其《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被后世视为中国传统的启蒙教育读本。近现代有民主革命者朱执信,为孙中山的主要助手之一;著名散文家、诗人朱自清,以及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朱德。国务院原总理朱基。 

 

 

为先祖坟地重立墓碑

  潜山九都徐氏迁潜始祖文牖公及二、三代先祖的坟地位于县城西北彰法山“天、地、人”三穴。新中国成立之初,因政府开发建造石油库,被无偿圈地占用,因围墙阻隔和多方原因,后裔们近六十年无法亲临祭扫,墓碑早荡然无存,墓冢也沧桑无迹。

  去年《族务通讯》第三十五期发表题为“缅怀先祖,激励后代”的报导后,潜山九都徐氏后裔根据徐自清老人的回忆和指点,徐志诚十多次带领宗亲们前往彰法山察看,确认了祖坟大致位置。2008年清明节前,又组织了部分后裔举行了隆重的近六十年的第一祭。此消息进一步激发了许多族人的尊祖亲情,清明节后,九良公房的裔孙徐有生(家住潜山县城)自费顾车前往青楼等地走访祖坟位置的知情者,并主动牵头召集本支宗亲捐款2000余元,雕刻了五座大墓碑,择吉日组织部分宗亲为三代先祖的墓地举行了立碑仪式和庄严的祭扫。紧接着,九正公房裔孙徐志诚、徐建华也主动组织捐资为始祖、次祖和九正公之墓分别重立新碑,以示怀念,教化后裔。            

                                                                   (英先)

 

 

在岳西徐氏四汇堂族谱发行庆典会上发言

  值此新年将临,送旧迎新共庆新春之季,岳西徐氏四汇堂族谱续修,在广大宗亲的共同努力下,凝聚集体智慧,克服重重困难,化解各种矛盾,历时两年多,终于印刷告竣。这是四汇堂五千徐氏裔孙企盼已久的一件族务大事,也是全族值得庆贺的一大盛事。

  这次续修,特别值得庆幸和欣喜的是,随着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国家富强,文化复兴,姓氏文化研究和宗亲联谊活动蓬勃发展,尤其是皖西南徐氏宗亲联谊筹委会和各地宗亲联谊机构大力开展的宣传、发动、牵线、搭桥,使已和我们祖籍失去联系达百年前后的陕西柞水乐通公裔、湖北房县聪暹公裔、浙江桐庐正柱公裔以及安徽庐江、霍山等地近千位宗亲,先后回乡寻根祭祖、参加合修。

  族谱,是一个姓族的信史,是凝聚每一个姓氏光前裕后的纽带。 我们这次续修,是在一九八九年四汇堂八个支派合修基础上,新增文牖、竹牖两大房的永晁、仲镛、雍培、余吉四支共十二个支派参加合修,严格的说是一套联谱。从地域上讲,原属潜山,后划为岳西的汤池、来榜、五河、菖蒲、头陀等地的徐氏各支裔孙,除周隆公等四个支派,参加原迁出地望江凤栖冲和潜山鸡子河、源潭铺合修外,其余均已融合在四汇堂这个大家族内。

  这次续修,认真总结了一九八九年四汇堂合修族谱经验,针对各个支派原有老谱所存不多,而且大都残缺不全的现实,确定仍以保存族史资料为主旨。并对老牒认真梳理,力求族史资料更加系统,更加清晰。并对原谱以文言文书写的传、赞、序、跋等进行断句标点,以便于有一般文化水平的宗亲阅读。在编排上按内容分为:源流徙迁、族谱编修、人物传赞、规训家礼、祭祖联宗、联谊寻根、族史文献等几个版块,在阐明宗族源流、讲清来龙去脉,着重增加了各支徙迁外地详细地址,以便今后联宗收族。在人物传赞中,增加了俊彦录栏目,主要是鼓励、鞭策族众奋力向上,为家族的兴旺发达培养后力,使广大宗亲都能在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尽自己之力,做出贡献。

  这次续修,实际是一次联修,资料多,内容广。编辑结果统计,仅卷首就有六十多万字,总计近五千多版,数百万言,对全部是义务编修者而言,确乎是一件浩大工程,加上还要逐家逐户采编世系,虽然现在通讯、交通方便,但要完成东起江浙、西至秦巴、南临粤桂,北达燕鲁这样大范围的资料搜集,谈何容易,可想而知。而在实际操作中,全体编修人员,人人埋头苦干,个个夜以继日。他们不争名,不图利,他们的实际行动,受到了广大宗亲的赞扬,对他们为编好族谱所做出的贡献,应该铭记于族史。

  但也必须指出,由于编辑者水平所限,错讹和不当之处肯定会存在,资料收集不全或遗漏在所难免,请广大宗亲批评指正,并请随时告之,以便补印勘误表订正。

  修谱是宗族主要活动之一,应该以修谱为载体,组织广大宗亲参加族务活动,以达到进一步增强宗族团结之目的。在新谱发行庆典大会上,我诚恳希望通过这次族谱编修,能使全族广大宗亲进一步增强团结,以社会和谐为主,做一个磊磊落落、堂堂正正的徐氏裔孙,为宗族的发达兴旺,为子孙后代的繁荣昌盛,而作出各自的努力,在各条战线,各自岗位上为建设伟大祖国,为构建和谐社会,为实现科学发展而不懈奋斗。

 

                                                                     (徐承钦)

 

 

敬告读者

  《族务通讯》创刊五年来,在广大读者和社会贤达的支持、帮助下,已顺利出版了40期,发至近20个省市,人称“中华徐氏第一报”。它对弘扬中华民族姓氏文化,促进社会和谐,起了添砖加瓦的作用。

  根据读者要求和活动需要,小报于2006年曾装订过三年合订本(第一卷),现销售一空;2007年底为满足春节返乡宗亲的要求,又装订了本年合订本,也发售无存;现据读者来信、来电,再装订2007-2008年合订本(第二卷)即25-40期,其中彩印42%,每卷成本费25元(含回寄邮费),欲购者,请汇款至安徽潜山县潜山大饭店A333室,邮编246300,徐江生收(宅电:0556-8922811)。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