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皖西南 徐氏 宗亲联谊会

皖西南徐氏联谊会《族务通讯》第四十二期

   发布时间:2010-10-10 来源:


皖西南徐氏联谊会《族务通讯》第四十二期
 

Word电子文稿)  

2009年3月28日

 

 

情 怀 故 乡

———徐文中速写

徐霁

    建宗祠、修族谱是族人的两件大事,二者都具有慎终追远、报本思源、敬宗收族、凝聚血亲、光前裕后。规范伦理的教化功能。如果说族谱、家乘是载录家族繁衍、传承世系的史册,宗祠、祖庙则是凝聚血亲、朝宗谒祖的圣殿。
     摘自无锡《祠堂博览》2008年冬之卷〈解读无锡惠山祠堂群〉第3

  徐氏文化研究会要我写写徐文中,并且提供了几个数字供我参考。尽管我与徐文中有过接触,其实要我写他,还真的有点为难。徐文中很低调,不事张扬。北京的许多记者都曾要求采访,他都婉谢了。这次我就仗着老乡的关系,半开玩笑地告诉说,不管你愿不愿意,都要写你的。你有权不接受采访,我就打外围战。
  我与徐文中,就打了那么几次交道。大约四五年前,他从北京回来,邀请我去看看他的老屋。那个老屋名叫“洪庄”,其实,这个洪庄名不副实,庄内没有一个姓洪的,全部姓徐。而且还与我扯得上是隔了十几代房头的家里人。
  不过,从气势上说,这个洪庄,也的确是个洪庄。宏伟开阔,气派轩昂,是典型的徽派建筑。屋向坐西朝东,进深明五暗七。一排三个大门,中间是正门,南北是边门。边门的前面,各有一棵古老的皂角树,树围两人合抱。屋前是一口大塘,称为明塘,意为“名堂”。这是旧时风水学上的门道,一般比较正统的大户人家的房屋,都讲究这个。
  徐文中打算把这个老屋修整一下,请我们看看,发表发表意见。那天晚上,就在洪庄的一个宗亲家,弄了一桌丰盛的酒宴。徐文中并不饮酒,但还是礼节性的敬了我们一杯白开水。
  徐文中于武汉测绘大学毕业后,在市场上闯荡了几年。后来,他凭借着一万多元的本钱,自己单独支起了炉灶。在北京,单枪匹马闯天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个中苦楚,只有他本人知晓。
  徐文中就是凭一个“诚”字,在北京渐渐地扎下了脚。他创建的“北京苍穹数码测绘有限公司”,滚动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拥有600多名员工的规模产业。开始在武汉、深圳、合肥等地,逐渐建立了分公司。现在,分公司已经发展到全国22个省市。可以想见,这么大的产业,做为总经理的徐文中,肯定是非常之忙。一个月,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只有两三天,其余都是在全国各地奔跑。有时日夜兼程,一天要跑两三个省份。
  徐文中一方面着手搞测绘,一方面注重搞研发。研发队伍就有几十个人。已经申报国家专利就有好几个了。其中一项科研成果的应用,目前在国内市场上的占有率是三分之二,并且为国家赚回了几个亿的外汇。
  徐文中在北京已经购置了一块地皮,所有手续成功花去了8千万。今年即将动工盖大楼,使他的公司能够有个真正的完全属于自己的“家”。
  徐文中已届不惑之年。尽管走南闯北,四海为家,但他至今仍然讲着一口的家乡话。他对家乡是一往情深。
  前些年,他的公司正在发展之际,需要人员。他首先想到了家乡,就委托家乡的劳动就业部门培训输送农民工。他认为,这样做,既解决了老乡们就业无门的出路,又解决了公司的人手紧张问题,岂不是双赢效应。现在有几十个老乡在北京或各地的分公司任职,有的还成了分公司的负责人。
  洪庄老屋的照壁坏了,他说这是祖业,不能丢失。他掏出1万块钱,予以整修;一个房下的妯娌得了白血病,他毫不犹豫地拿出2万元,叫人家快去医治;听说家乡修公路,造福于家乡老百姓,他也是慷慨解囊。他说,这点钱虽是杯水车薪,不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能给病人一点安慰,我就高兴了。
  徐文中还听说,家乡在开展徐氏历史文化研究,说这是一件意义非常的好事,他拿出了一笔不菲的资金予以支持。他还表示,他将一如既往的给予关怀,尽到自己的绵薄之力。
  我们看到徐文中,对人是如此的“大度”,而自己却是简朴得很。他热情的招待别人,自己却往往是一碗素面条,或是大葱夸饼。他可以热心帮助别人,却不要人家来宣传,更不图人家有什么回报。
  这就是我所了解的徐文中。不过,为了尊重他,我没有直接去采访,因而我无法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我只能给他来个速写。尽管是速写,也是一幅画。
                                

 

 

《徐氏享堂》重修记

怀宁县江镇赵山村  徐小明

  现居怀宁县江镇赵山村徐榜屋的徐氏家族有500多人口,外迁人口估计有数万人。自贞泌公于清初由潜迁怀以来,已传17代,人才辈出,娇娇者众。

  据谱考证,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徐氏家族人丁兴旺。据徐榜后山三世祖墓碑的记载,  推断徐氏享堂大概建于康乾盛世。徐氏享堂原有堂屋大厅五进,厢房数间,园门拱立,雕龙画凤,堂内悬挂有武举、贡元、亚
                    破旧原享堂              元、百岁老人匾额数块,外打飞虎族、马蹄炮,真是怏怏大度,气势恢宏。战火年代几遭破坏,逐渐只剩前厅、中厅,加上年久失修,房屋面临倒塌。族人于2004年曾经发起重修一次,由于资金短缺解决不了多大问题。近几年随着党的惠农政策带给家乡的巨大变化,盛世太平,丰衣足食。加上附近各姓氏祠堂先后重新修建,于是徐榜族人2007年初齐聚一 堂,商议发起重               改建后的享堂前门
修徐氏享堂。推举徐春和、徐际青、徐献华三人先行成立筹备小组,向众多族人发出告知书。超乎意料的是各地族人响应非常强烈,积极捐款,很快筹得资金23万多元。2007812日,族人再次齐聚一堂,决定成立徐氏享堂重建指挥部,一致推选徐一明为总顾问,下设四个小组,外务组由徐小明负责,协调组由徐春和负责,财务组由徐际青负责,技术组由徐献华负责,并商定于2007819日正式开工修建。

  徐氏享堂基本按原貌恢复修建,现占地面积240多平方米,真四进加上中厅回廊为假五进造式,大理石台阶,青石栏杆,古色古香,庄重大方。目前,耗资19万多元,土木结构如期完成,中前厅有待风干,暑天后将完成最后的油漆
 
            徐继达等宗亲参观时于中厅前合影     装璜工程。
    估计完全竣工总的造价将达30万元。由于建筑质量上乘,外观气势恢宏,内部结构精致,已经赢得各方人士一致好评。

  为了庆祝徐氏享堂的顺利建成,族人发起于2009年正月十二日举办平安法会。承蒙各地族人的热情关心和大力支持,平安法会如期举行,来自四面八方的族人纷至沓来,人数达到800多人,共办酒席一百二十桌,收到新的捐款5万多元,鞭炮计币2万多元,其规模庞大,令人叹服。

  族中长辈徐成根(89岁)和徐百满(84岁)两位老人回忆说,他们从记事起也没见过如此规模的家族盛会,真是徐氏后裔人才辈出,办了一件光宗耀祖、激励后代的大好事。                                        祝贺的宗亲纷至沓来
 

   (注:作者系怀宁县江镇镇赵山村党支部书记,系贞泌公十三世裔孙)

 

 

重修《徐氏享堂》纪念碑文

 

    物来至天,人生于祖。夏朝左定侯伯益佐禹有功,其子若木受封于徐,乃徐氏之始祖也。距今4100余年,繁衍130余代。始居山东郯城,后分徙江苏徐州、浙江衢州,元末明初分迁赣皖。支派绵延,历数可稽。

  怀宁江镇徐榜先祖系江西凰冈十世祖则七公,元末迁延寿寺九都。至十七世贞泌公奉母命于潜迁怀,至今又历十七代。后裔均忠厚传家,孝悌为本,耕读立业,子孙昌盛。自康熙八年撰修家谱,至1979年八次续修,先祖之德毋忘,先祖之志可继也。乾隆年间徐榜始建五进徐氏享堂,依山傍水,气势恢宏。因战祸连年,常年失修,家庙几近倾頺,以致春秋无祭祀,年节无团拜,重修亦属当务之急也。

  欣逢盛世,政通人和。族众于2007年公议重修享堂,异地宗亲,情同一体,慷慨积资,辛劳筹建,历时年余,焕然翻新。竣工之际,全族庆贺。以此修建壮举,缅怀先祖,秉承祖德,传教后世,家族发达也。专刻石志记载,以示永久纪念尔。

                                                                               二○○八年四月四日立

   

                               (注:碑文由安庆徐一明撰写)

 

 

怀宁徐榜《徐氏享堂》重修落成庆典贺词

安庆 徐一明 

  欣闻怀宁徐榜徐氏享堂落成庆典,我们十分高兴。谨让我代表安庆市徐氏宗亲联谊会及徐善缘公的五房后代子孙,向徐氏享堂落成致以最热烈的祝贺!

  我们徐姓家族历经4100余年,繁衍130余代,是一个至孝笃亲、仁爱谦让、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大家族。修族谱建祠堂,目的是敬宗睦族,明示昭穆。近两年来,众多徐氏宗亲热情捐款筹资,特别是徐榜乡亲们尽心竭力地规划修建,在徐氏先祖建造的基础上,终于落成了这一依山傍水,气势恢宏的五进享堂,这是我们徐榜办成的一件大事,也是更好地缅怀先祖,推进和谐,传教后世,永留青史的壮举!

  衷心祝愿徐榜的乡亲们在党的英明领导下,秉承祖德,增强凝聚,继承发扬先祖们的顽强拼搏、艰苦创业精神,将家乡建设成美好的家园!

 

 

 

《徐氏文化通览》书讯

 

  徐伟坚先生原拟编写的《徐氏古今文化大观增订本》,今决定易名为《徐氏文化通览》。全书约200万字,16开本,精装护封,内容丰富多采;古今名人书画、彩照甚多,各地新老辈序歌有350多首,各支派谱序有59篇,各支派世系也很多;还有支派迁徙记录,收集先祖像赞92人的颂词(诗)、皇帝敕文有69篇,古今逸事含趣味性且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所收刊的文章诗词联都是较有文采风华的。用国家出版单位书号发行,出版后赠送各省级图书馆珍藏。目前,全书已基本定稿,力争明年清明节前出版,出版前预定价,每册150元,出版后的购买的,每册170元(均含邮寄费)。本书接受宗亲赞助,从今起凡赞助600元以上者,可赠书一册,刊其小一寸彩照,发给聘书。

  联系地址:广东省韶关市风采路学宫街26604信箱  

  电话:0751-8887897

  手机:13149082641

  邮编:512000

                                              中国徐氏望族谱牒文化研究中心

                                                    徐氏古今文化大观编委会

                                                             20081218

 


 

赞徐老会长

 

东海郡花满坤乾, 皖西一枝有能贤。

无私奉献心若水, 有志做为气如山。

山水火红由君起, 族务兴研自君先。

德才兼备芳泽远, 福寿双全乐晚年。
 

  宗亲徐继达老会长,台上为官时,为民谋利,赞口不绝。离休后又兴族务,更为人颂。大德、大能、大孝常励晚辈,进取不止。敬仰之余,打油一首,以表吾心。

                                                       晚辈:徐华福

 

 

高氏源流简介


  高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人丁1450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21%,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居第十五位。尤以江苏、福建、广东、江西、云南等地为多。

  高姓起源主要有四:一出自姜姓,系承姜尚,得姓始祖为高一。相传炎帝神农氏因居姜水,于是以姜为姓。传至西周时,姜子牙因辅佐周武王灭商
   高氏始祖——高傒
   有功,被封于齐,时人称姜太公。传至六世孙文公吕赤,有子授封于高邑(今河南禹县),称公子高。周代齐国地位最为崇高的上卿便是国、高二公,他们的任命由周天子直接授予,公子高的孙子傒在齐国为上卿时,同齐襄公的弟弟公子小白是好朋友。后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所杀,傒联合管仲等大臣一起平定内乱,洙杀公孙无知,立公子小白为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因傒的功劳,便赐他以王父字为氏,称高傒,其后裔为遂以高为氏,是为山东高氏。三出自他族或他姓改姓。鲜卑族中有楼氏改高氏者。朝鲜半岛封建国家高丽有羽真氏后改高氏的,又据有关史料记载,南北朝时,鲜卑族人元景安、元文遥,被北齐文宣帝高洋赐姓“高”,又有北齐重臣高隆之,本性徐,因其父与高欢交厚,遂改高姓,其后成为望族。四有以“高”字开头的复姓,改单姓为高的。如高东氏、高堂氏、高阳氏、高陵氏等。

  高姓郡望有渤海郡、渔阳郡、辽东郡、广陵国、河南郡等。

  高姓堂号有“渤海”、“渔阳”、“辽宁”、“广陵”、“河南”、“有继”、“供候”等。

  高氏虽发源地为今天的河南省境,但自春秋以后高姓却大都出自齐鲁之地,自此迁入今河北、辽宁省境,之后在当地形成望族。渔阳、辽东两地的高氏后繁衍发展成为当地有影响的家族。东汉时渤海王太守高洪,因居渤海蓨县,子孙繁衍,世代官宦,为当地望族,于是高氏便以渤海为堂号。南北朝时此地高氏繁衍昌盛,秦汉以前有高氏人南迁,大举南迁则在西晋末年,此时正值“永嘉之乱”,中原士族因避乱迁徙,高氏也不例外。唐末又有高氏入闽者,入闽后始祖居福州怀安风岗,闽地始祖为高洪十一世孙高柴。另据史料记载,早在汉末时就有一支高氏由陇西(今甘肃)南迁至滇中(今属云南),后成为白蛮大姓。宋绍圣元年,高圣太夺取大理国段氏政权,自立为王,称大中国,传子高太明,于绍圣三年将王位还给段氏,仍封为中国公,自立年号,世为大理宰相,控制大理国政权,被称为高国主,其后裔历经元、明、清数代均为云南土司。总之,高姓遍及全国。

  历史上高姓名人辈出,较著名的有战国末年燕人高渐离,擅击筑,荆轲刺秦王时,他击筑,荆轲和歌,后因筑内藏铅块扑击秦王未中被杀。汉有使后世言礼者多宗之的高党生。北魏有经五帝,历任要职五十余年的高允。南北朝有代魏称帝的高洋。隋代有宰相高颍。唐代有掌握要权的宦官高力士,农民起义军首领高仙芸,著名诗人高适。宋代有名将高怀德。元有被时人称为“小汉卿”的戏曲家高则诚。明代有医学家高武,他所传的针灸之术,已成为我国医学上极其重要的一种医术。在清代有世称“扬州八怪”之一高翊和以“金陵八家”之一著称的高岑,以续《红楼梦》后四十回传名的高鹗等。

 

 

林氏源流简介

 

  林姓分布很广,人丁1400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18%,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居第十六位。尤以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多此姓,三省林姓约占全国汉族林姓人口60%

  林姓来源有三:一出自子姓,为黄帝高辛之后商汤子姓后裔,其始祖为比干。相传商的始祖契,在帝舜时,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商,因他母亲吞燕卵生下他,故赐以子姓。后契的十四世孙汤推翻夏朝,建立商朝。子姓后
  林氏始祖——林坚   裔传至殷商之末,暴君纣王因宠爱妲已,荒淫无道,杀害忠良,叔父比干进谏纣王,被施于挖心之酷刑。夫人陈氏避纣之难,逃于长林(今河南淇县西南)。其时陈氏身有孕,在石室中生有一男,名坚,周武王克商,因坚生于长林遂赐坚姓林氏。所以林坚是林姓的受姓始祖。其子孙因以为氏,称林氏,是为河南林氏。二出自姬姓,东周时,周平王有庶子名开,字林,其子孙以字为氏,称林氏,因周平王建都洛阳,故此支林姓起源于河南,也为河南林氏。三少数民族改姓。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把国都南迁到洛阳后,实行汉化政策,将原鲜卑族复姓丘林氏的一部分改汉字单姓林氏,是为河南洛阳林氏。

  林姓郡望主要有南安郡、西河郡、济南郡、下邳郡、晋安郡等。堂号有“西河”等。

  林坚因赐姓地是在今河南省,故林姓最早的起源地应在今河南省境内。自林坚食邑博陵(今河北安平县)后,子孙世袭其爵,多为大夫。春秋时,林氏由于官职调迁或避乱隐居,散居周、鲁、齐、卫等地。战国时期,赵国宰相林皋,居九门(今河北省藁城县西北),生有九子,时称“九龙之父”、“十德之门”,因赵王嫉才欲害,林皋父子携带族人,迁徙于西河避难。秦灭赵后,这一支林姓又迁徙到齐、邹二郡(今山东淄博)。西汉初,林皋四世孙林挚,被封为千户侯,食邑千户。汉景帝时分邹郡之地置济南郡,遂为济南林氏。至晋代南迁发展,有林坚八十一世孙林颖,生有二子:懋、禄。长子林懋,任下邳太守,分出下邳林氏;次子林禄任晋(今属福建)太守,后被晋明帝封为晋安郡主,居住在侯官县都西里。林禄的子孙颇多,后都散居于福建各地,以莆田为盛,成为林氏又一支著名望族。其后子孙遍及福建、广东、海南、江西、浙江、台湾等地。同时,早在汉代就有林坚的五十一世孙迁居四川。周平王之子的一支林姓最早繁衍于河南及山西省境的黄河一带。后与林坚一支林姓,在秦、汉之际经陕西迁入甘肃陇西一带,并逐渐成为当地一大望族。总之,秦、汉之际,林氏家族的子孙主要散居于北方的山西、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等地。以山东的林氏繁衍最为旺盛。至晋室南渡之时,中原士族也因“永嘉之乱”大举南迁,林氏也随之南迁至江苏的下邳一带,后再南迁至福建。至唐宋之际,林姓族人已遍及我国的南方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广东、江西、四川等地。明、清以后,便广播于全国名地。

  历史上,林氏从一开始立姓,家族就甚为显赫,名人辈出。隋末有农民起义将领林士弘,曾统领义军大败隋军于鄱阳湖。五代有书法家林鼎,著有《吴江应用集》,以写草隶知名。北宋有诗人林逋。明代有诗人林鸿,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清代有学者林春溥,太平天国将领林凤祥,著名政治家林则徐,清末有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林圭,戊戌六君子之一林旭,杰出的海军将领林永升。近现代有著名文学家、画家林纾,民主革命烈士觉民,中国近代法医学的奠基人林几,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中共党员、二七大罢工领导人之一林祥谦,军事家林彪,著名散文家、作家林语堂等等。

 
 



宿松县徐氏家训、家规


  
编者按:此乃安徽宿松县徐氏十一支联宗合族统修家谱时合撰的家训、家规,供各地续修族谱时探讨

说 明

  家训、家规,是家族对其成员的修身训导和行为规范。历届修谱,各自的家规、家训,内容丰富多彩,是中华传统道行的具体体现。但由于历史的局限,亦有些糟粕。为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其精华,去其糟粕,突出“仁爱”的徐氏祖风祖德,确立“耕读传家”的传承目标,增添新的内容,制定新的家训、家规。使其成为激励族人奋进的座右铭和规范族人行为的基本准则,彰显徐氏大家风范。

  “爱国守法,睦族敬宗”为家训的开宗明义,是对族民的首先要求,也是诸多家族的共同训教。

  “仁爱为本,耕读传家”为徐氏家训的核心,有其特定的内涵。“仁”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也是至今华夏各族人民推崇的传统道德,更是徐氏家族的祖德遗风。据史书和家谱记载,吾鼻祖伯益佐禹治水有功,禹临终遗命传位伯益,伯益主动避让禹的儿子启;吾先祖偃王,广行仁义,去除刑争,朝拜者三十六国。穆王无道,联楚伐徐,偃王不允伤民,罢战休兵,北走彭城。这些最典型的大仁大爱,就是古代尧舜贤仁品格的延续和光大,亦是古徐国文化的杰出代表,而且在距今三、四千年前就有了完美的演绎。伯益让贤,早孔子学说一千多年;偃王爱民也早孔子近五百年。正是在古尧舜功德满天下的文化积甸和东夷古徐国文化“仁爱”的基础上,孔子广纳华夏其他文化,才创立了古代儒家学说。所谓仁,亲也;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人与人相互友爱;以爱人为核心,包括恭、宽、信、义、礼、让、敏、智、忠、勇、恕、孝、悌等内容。爱,不仅爱人、人之间互爱,而且爱自然,崇尚自然法则,为之大爱。所以,把“仁爱”作为徐氏家族训规的根本,突出了徐氏文化的优秀传统,更具有徐氏特色。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除生产技能的改变,耕稼农作,永远是人类生生不息的主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业逐步向现代化迈进。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所在。而科学技术要靠教育。是否重视读书、崇尚科学文化,是衡量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所以,耕与读,好比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把它放在同等位置,作为传家族训是无庸置疑的。

  “格物致知,奋发有为”,为家训的结束语。“格物致知”,是孔子在《大学》中的话,现已成为国人的成语。格物,就是推究事物;致知,就是获得知识。人类就是要不断地认识世界、掌握知识,把握事物的本质,顺应自然法则。特别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更需要对复杂事物和纷繁世界的研究了解,以获得更多更新的信息和知识,从而打破墨守成规,充分激发创造性,奋发图强,科学利用宇宙资源,造福人类。对此,徐氏族民应肩挑重担,走在前列。

  家规制定了八条。除保留尊祖举孝,和睦安邦,端身教子,敬业俭约,尊师重教等传统内容外,新增了爱护自然,保护生态,防止污染,强健肌体,崇尚科学,知荣明耻,感恩回报,办事公道等的条款;完善了诚信礼让,行善救灾,助贫济困等美德要求。最后强调要延续祖上的事业,继承祖宗遗志,不仅印在谱上,念在嘴上,而且贵在实践,落实在行动中。

  新在家训、家规是个统一的整体。家训为总的训导;家规为基本的行为规范,二者不可分割。家训是纲,家规是目。要举纲张目,综合思考,全面领会。每句话既有独立之义,又有上下联系,不能就字论字,片面理解。在撰写时,既与国法、常规相合,又避免与具体条款雷同;切忌空洞口号、套话官腔、烦言碎语;力求内容充实完整,逻辑合理缜密,文字简洁精练,语言通俗易懂,念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背育记忆。此训规,几经征询意见,反复提炼修改,终成合族共识。

家 训

爱国守法,睦族敬宗。

仁爱为本,耕读传家。

格物致知,奋发有为。
 

家 规

一、尊先祖,孝父母,赡老幼;

二、睦家庭,和社会,安乡邦;

三、端身范,教子女,勤俭业;

四、保生态,防污染,健肌体;

五、敬师表,重读书,崇科学;

六、守诚信,敦礼让,举公道;

七、知荣耻,懂感恩,救灾困;

八、绳祖武,铭训规,贵践行。
 

 

 

巧借“祖训”正民风


  在徽文化主要发祥地之一的皖南绩溪县,有不少乡村把传统文化中的祖训、家训编入《村志》,融入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内容,教育村民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在徽文化中,祖训、家训是一大精华和亮点,也是百姓自觉遵循的行为规则。它既有约束力,又有亲和力,是当地群众思想和智慧的结晶,体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标志着一个地方的民风。倘若我们注重去其糟粕,吸其精华,推陈出新,发扬光大,有许多祖训、家训还是值得借鉴运用的。

  绩溪云龙坞等村在编修《村志》时,收入乾隆五十五年龙川胡氏祖训。胡氏祖训曰:“凡吾子孙,上要为国为民尽忠;中要与村人、团体、亲友和睦相处,夫妻恩爱;下要培养教育子孙”,“人要清白,品行端正,廉明自律”,“凡吾子孙,嫉妒、盗心不可有,损公利已之事不可做,害人之心不可有,不义之财不可取”。

  还有仁里村一则家训曰:“同干事勿避劳苦,同饮食勿贪甘美,同行走勿择好路,同睡眠勿占床席。”瀛洲村太傅仔钧家训曰:“读与耕兴家,勤与俭安家,让与忍防家,盗与姦败家,嫖与赌亡家。”

  这些祖训、家训言简意赅,寓意深远。不少村民都把祖训、家训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二十字贴在正厅中堂,它们犹如一面面镜子,使人知荣辱、明是非,懂得怎样做好人、做好事、做好官。

  在绩溪农村,修村志,讲祖德,思家训,育子女,已成为农村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亮点。它启示我们:在农村,公民道德建设可以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只要多动脑子,多想点子,结合实际,发挥优势,思想道德建设就会取得好效果。

  古语云:“感人以德,化人以法,待人以和,服人以理,导人以正,教人以方,待人以诚,率众以义。”这是做人、做事、做官应遵循的基本要理。优良品德的养成并非一朝一日,需要从点点滴滴做起,从做人做事入手,寻找各种切入点。而绩溪利用“祖训”中的有益成分,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公民道德建设,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摘自安徽《江淮》2007年第四期  作者 程怀銮)
 

 


 潜山徐氏历史文化研究会账户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安庆分行

 潜山县支行

 帐 号:1309320501220997248

 户 名:徐松苗

 


 皖西南徐氏宗亲联谊筹委会网站

 网  :http://www.wxnxu.cn

 邮箱地址:xuym@ah163.com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