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皖西南 徐氏 宗亲联谊会

皖西南徐氏联谊会《族务通讯》第六十一期

   发布时间:2012-08-30 来源:

 

《族 务 通 讯》


第四期(总第六十一期)


2012年8月18日



  搜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可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宝贵的资料。

                       ——摘自毛泽东在1957年成都会议上的讲话
 


 

强化文化建设  学习建祠经验



我会部分代表赴无锡常州考察

 

皖西南与无锡宗亲合影  正当徐氏宗祠建设决战的关键时刻,皖西南徐氏宗亲联谊会和潜山徐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徐敬宾、徐一明、徐松苗、徐和顺、徐一平一行五人于8月11-13日冒着高温酷暑,自驾车前往无锡、常州等地考察祠堂文化建设和祠堂管理情况,收获颇丰。
  江苏、无锡一带有着历史深厚的祠堂文化,也是中华徐氏的聚居地之一。近几年来,无锡市在恢复和保护古祠堂群上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同皖西南和潜山徐氏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我会代表抵达无锡后,受到了无锡祠堂研究会徐氏分会和无锡徐氏宗亲联谊会顾问夏泉生、会长徐武、副会长兼秘书长徐元生的热情接待,并带领我们参观惠山古镇,介绍古祠堂群的修复,保护作法和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既充满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又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意识,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在座谈中,我们就潜山徐氏宗祠建设情况做了介绍,夏泉生表示赞赏。并对祠堂建设提出许多有益见解。我们热情邀请夏泉生在今年适当时候来潜给予建祠工作指导。
  在苏期间,代表们还参观了常州市郊的卢庄徐氏宗祠和江阴市徐霞客纪念馆以及沙氏宗祠。卢庄徐氏宗祠的负责人徐汉法等陪同参观,并赠送当地的《徐氏宗谱》。

(图中自左至右是:徐一明、徐和顺、徐敬宾、徐元生、夏泉生、徐一平、徐松苗)


 

                                                  (金 炳)

 

 

皖西南徐氏联谊会


潜山研究会召开碰头会

 

    7月18日,皖西南徐氏联谊会、潜山徐氏研究会在潜山县城召开了碰头会。会议由徐一明、徐松苗、徐和顺主持,徐继达、徐敬宾、徐江生等宗亲参加了会议。会议就加快祠堂建设、有关竣工庆典以及祠堂建成后的管理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徐氏宗祠的大门   会议认为祠堂建设两年多来,工程进展比较顺利,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值得庆贺,对祠堂筹备处的松苗、和顺、建安、海丰、康生、江生等几位宗亲长期辛苦的奔波奋斗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赞扬。与会者就祠堂建设工地上目前出现的几个问题,商讨了应付解决的办法。就个别急需搬迁的小屋,敬宾、一明两位宗亲主动提出将尽快与有关方面接洽,力求近期内得以落实。
   会议对祠堂竣工时举行的庆典活动作了多方面的讨论。庆典活动的宗旨是力保安全、祥和和喜庆。要求筹备处抓紧时间提出《庆典方案》书面报告,交下次会议中议决。会议指出祠堂建成后要加强管理,需要制定《管理章程》,可广泛征求各方面宗亲的意见和建议。
  会议对《族务通讯》的编辑发行等问题也进行了研讨。要求《族务通讯》编辑部结合祠堂决战年,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会议决定,吸收徐维为《族务通讯》的编委。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到徐氏祠堂实地进行了详细考察。

                                                                                 (编者)
   
   

岳西徐氏联谊会成员赴古坊采风联谊


  7月7日清晨,岳西县徐氏联谊会新民、水印、应节、胜涛、义平、声言、声文、松华、正龙等一行10人在徐承钦老先生带领下从岳西城关出发,前往古坊采风联谊。
岳西联谊会领导与古坊乡宗亲座谈  上午9:30左右,我们一行顺利到达目的地--上坊村望德宗亲居所。上坊村地处湖北英山与安徽岳西接壤的边陲要塞--关上,是岳西徐氏主要居住地之一,约有徐氏人口2000多人。这里秀峰绵延,郁郁葱葱,沃野千亩,曲水东流,地势平坦,视野开阔,真乃宝地。
  古坊徐氏10多位宗亲早早等候在望德宗亲居所。宗亲见面,格外亲切。此次采风活动,分为四部分。
  首先,由新民副会长主持,召开了座谈会,声怀宗亲和新民副会长分别介绍与会宗亲代表。徐承钦会长阐明此次来古坊的目的,并强调徐氏一定要着力培养人才,一定要维护家族团结,一定要注重挖掘珍贵史料。声怀、耀庭、观海、声言、成意等宗亲相继发言,介绍古坊徐氏族务活动开展情况。啟坤副会长对目前谱牒纂修做了详细介绍。声林、观胜、松华宗亲发言,介绍了南庄徐氏联系会成立及相关情况。诸位宗亲自由发言,介绍了文革期间,声权之父甘冒政治风险精心保护40本民国五年老谱的动人事迹,谈到了90年代,家族长者一人祭拜蜈蚣夹玉成公祖坟,跪请时任村干的耀庭出面主持家族事务之义举。
  其次,我们一行20多人,前往朱家冲,瞻仰树龄约为500余年的松萝古树。据古坊徐氏所讲,此树是义门徐氏世安堂的见证树,当年(明英宗年间)徐氏族民随义商徐沧海三兄弟组织运粮食三千石,义赈陕西灾民,陕西灾民所赠松萝树苗若干,独朱家冲这一株存活,且枝繁叶茂,树干雄姿遒劲。一路上,古坊徐氏宗亲为我们指点钟、鼓、旗和人形山,介绍当地流传久远的美丽传说。
  再次,我们一行又驱车前往徐家老屋处蜈蚣夹祖坟,祭拜玉成公及张氏夫人。整个仪式简短而庄严,声怀宗亲主持祭拜仪式,先介绍了玉成公及张氏坟茔具体位置,有关这两棺祖坟迁葬的传说,然后由承钦会长和新民副会长敬献花篮,再由新民副会长代表玉成公全体裔孙宣读祭文,最后全体跪拜,焚香祭奠徐氏先祖。
  中午就餐后,全体宗亲兴致很浓。又召开了座谈会,由宗亲自由发言。水印副会长充分肯定了古坊徐氏族务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正龙秘书长建议古坊徐氏将机构人员名单及近几年来族务活动情况形成文字材料,上报安徽岳西徐氏联谊会,以推动岳西各地各支族务活动开展,并就文化系列丛书采稿提出了具体要求。松华、小虎、望德宗亲等相继发言。大家畅所欲言,对徐氏族务活动和徐氏联谊今后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大家家族责任感倍增,家族自豪感空前高涨。
  下午三点多,我们一行与古坊徐氏宗亲一一握手告别,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个钟灵毓秀、人文荟萃的文化之乡。
                                                        (岳西  徐正龙)
   
   

祠堂建设进行时

(之三)

(2012年1月~2012年7月)

  潜山徐氏宗祠建设进入关键的2012年,是宗祠建设收官之年,任务艰巨,为便于广大宗亲了解宗祠建设具体情况,现就宗祠建设的部分工作简要整理如下:
  1.7 在宗祠召开宗祠建设现场会及筹委会理事扩大会议。80多位宗亲参加,松苗作了题为《坚定信心,齐心协心,为圆满建好徐氏宗祠而不懈努力》的报告。
  1.25 春节期间,一明、徐迅、而缓等数百宗亲到祠堂参观。继达、和顺陪同。
  2.14 康生、成龙、江生、松苗到野中,野中汉夫校长等积极、热情支持建祠工作。
  2.15 到县医院与晓水院长谈宗祠捐资,晓水宗亲立即安排人办理。
  2.16 宗祠楹联评审会召开,会议邀请县诗词协会领导与专家以及徐氏部分代表共15人参加,他们是:丁宪清、徐继达、王去非、张耐、徐敬宾、林斗山、张维臣、徐霁旻、徐英鉴、徐承钦、徐和顺、康生、江生、松苗等,确定十幅楹联为宗祠用联。
  3.1 在办公室召开“九都”支系祖先登记座谈会,十人人与会。和顺布置了任务,大家交流了做法。
  3.7 在源潭召开“沙河”支系祖先登记座谈会,十四人与会,和顺、国珍布置了任务,释疑解惑,统一了认识。
  3.18 望江县举行徐氏宗谱卷首发放仪式,潜山研究会派人参加。
  3.31 徐世全将军夫妇一行在徐际来夫妇陪同下到宗祠工地参观,际楼、海杰宗亲作陪,继达老参与接待。
  4.2 徐浩、徐晓等一行18人陪同84岁老母亲张老太太坐轮椅到宗祠工地进行实地察看,并在礼志宗亲家中餐,张老太太全家对宗祠宏伟予以高度肯定,并提出很多好的建议。继达、旵东、敬宾、和顺、松苗、康生、建安、江生、海丰等参与接待。清明期间共接待1000余名宗亲。
  4.4 旵东、松苗晚到恒华大酒店迎宾楼见了文中宗亲,并将有关情况向其进行了通报和交谈。
  4.5 桐城永生宗亲一行十多人来宗祠捐款一万元;合工大徐晓春教授来宗祠捐一万元。
  4.8 岳西徐氏联谊会成立大会召开,皖西南代表徐一明、徐瑶东、徐芳田、徐继达等宗亲与会,并就地召开皖西南宗亲联谊负责人碰头会。会上增补徐和顺为皖西南宗亲联谊会副秘书长。
  4.10 和顺、松苗、江生等去安庆约请徐浩宗亲就其祖先登记等工作进行交流,一明参加。
  4.11 怀宁金拱洪涛、造明来要求参修祠堂。
  4.23 浙江安吉徐基明三去祠堂,并捐资5000元。
  4.24 原潜山县委副书记王中华先生去祠堂工地,松苗陪同。
  4.26 怀宁洪旺一行五人来办公室谈参修祠堂具体问题,后汇来9.5万元捐款。
  5.20 在潜山饭店召开筹委会成员、联络组长、各片负责人共68人参加的祖先牌位登记、安置、制作工作会议。松苗汇报前期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和顺报告祖先安置方案;康生就纪念册问题提出要求;达老做了重要讲话。
  5.25 和顺、松苗、江生三人赴京。松苗、和顺、江生到文中办公楼见到了文中宗亲;晚在京部分宗亲由徐迅召集,并宴请他们,鹏飞、丁来、英国、寿林、徐俊等参加。我们汇报了工作,与会宗亲纷纷表示尽力支持建好宗祠;结林、鹏飞、英泽宗亲另请进京人员赴宴;鹏飞表示再捐2.5万元;徐迅请梁东写了楹联。6月1日返潜。
  6.4 市政协副主席徐晓华(女)在安庆接待松苗、和顺、康生等宗亲,并表示全家人支持建祠。是日,安庆礼兵宗亲表示资助做“纪念册”。
  6.8 和顺、松苗分别到怀宁、桐城见了洪旺、永生宗亲,谈捐资、参修问题。
  6.10 礼宾宗亲到宗祠工地与县电信局有关人员一起就宗祠大门前十多股电缆改造拿出走地下的方案。并于8月上旬竣工。
  6.12-13 松苗、和顺去合肥与旵东一起商议宗祠文化建设与竣工庆典,并看望了因伤住院的英先,见了礼苗等宗亲。
  7.4 华三送制作石狮现金6.6万元到帐。
   宗祠建设进行时仅根据日记整理,难免很多遗漏,敬请宗亲谅解。
  离冬日时日只有120多天了,全体宗亲请以大局为重,自觉参与宗祠建设,确保宗祠建设圆满完成。

           (根据日记整理 松苗)
   

   

夏氏源流简介

夏氏始祖——夏启

神禹之子号曰启 家传天下承统绪

九洲既同归一宇 亿兆斯民肇夏基


  夏启为大禹之子。大禹死后继位为王,改王位禅让制为传子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子孙以国为氏,称夏氏。
  夏姓为中国常见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9%,在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姓中排第五十四位。其分布很广,但以江苏、浙江、安徽最多,这三省的夏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夏姓人口的39%。
  夏姓起源有三:一出自姒姓。禹的儿子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夏国族人以国名“夏”为姓,夏姓诞生。二为简公的弟弟佗(本姓姒),受封称为夏侯(复姓),其后裔以夏为姓。这支夏姓后来迁至今安徽亳县,是为安徽夏姓。三为出自妫姓,以王父字为氏。子夏的孙子征舒以王父(祖父)子夏之字为氏,称为夏征舒,以后就有夏姓。是为河南夏氏。
  夏氏的郡望主要有:会稽郡、谯郡、高阳郡、鲁郡。夏姓以“会稽”为堂号。
  夏姓名人辈出,早在先秦时的卫国,有一位名震遐尔的勇士夏育,能生拔牛尾。在荆轲刺秦王时,有过位名叫夏无且的侍医,由于他“以药囊提荆轲”,而名登《史记》的“刺客传”。秦以后,夏姓历代都有有所作为并且地位显赫的人物。比如,东汉的护羌校尉、北地太守夏育。三国魏有征西将军、都督夏侯玄,大将军夏侯惇,征西将军夏侯渊。宋代出了两位夏姓宰相:夏竦、夏昌朝。明代有历永乐、洪熙、宣德三朝户部尚书的夏原吉。清代有小说家夏敬渠。近代有诗人夏敬观,史学家、文学家夏曾佑。现代有著名文学家夏征农,还有两位无产阶级革命烈士夏明翰和夏曦。
   

   

汪氏源流简介

汪氏始祖——汪满

原吾汪氏 发迹轩辕 如木之根 如水之源

文王造周 姬旦兴鲁 伯禽袭爵 咸为肇祖

传及黑肱 生子兆祥 手握符瑞 合文曰汪

食采颖地 万代鼻祖 首表像图 辉煌牒谱


  夏启为大禹之子。大禹死后继位为王,改王位禅让制为传子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子孙以国为氏,称夏氏。
  汪姓分布较广泛,人口约占全国汉族的0.38%,在中国一百个大姓中排第五十五位。尤以安徽为最多,约占全国汉族汪姓人口的44%,其次为湖北、四川、江苏、湖南、浙江等省,以上六省的汪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汪姓人口的72%。
  汪姓来源有三:一出自汪芒氏。商时有汪芒国。战国时楚国灭越,国君汪芒氏逃到安徽南部的歙县一带,改姓汪氏,即安徽汪姓。二出自姬姓,春秋时,鲁成公的庶子满因食邑于汪(在今山东省境内),其后人以邑为姓,即山东汪氏。三亦出自姬姓,为翁氏所分。宋初,福建泉州的翁乾度生有六个儿子,分姓洪、洪、翁、方、龚、汪六姓,第六子处休,分姓汪。
  汪姓的郡望主要有:平阳郡、新安郡。汪姓以“平阳”、“六桂”为堂号。
  宋代以前汪姓名人不多。宋代以后汪姓名人不断涌现。南宋有文学家汪藻,崇宁进士,曾任翰林学士;诗人汪之量;宰相汪伯彦。元代有航海家汪大渊,两次下西洋。元末明初有散曲家汪元享。明代有篆刻家汪东阳;总督汪乔年;戏曲家汪延讷。清代有医学家汪昂;散文家汪婉;著名画家汪士慎为“扬州八怪”之一;女作家汪端;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汪中;官至吏部尚书、军机大臣的汪由敦。近代有最早在中国创立戏剧团体的汪优游。
   

   

父亲的医德


安庆 徐一明



    我的父亲是郊县已故著名老中医,生于1922年9月22日(农历壬戌年8月初二丑时),逝于1994年元月1日(农历1993年癸酉十一月二十日寅时),享年72岁。 算来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有18年了。父亲幼时读过几年私塾,由于身为清末秀才的爷爷是一位乡下郎中,在爷爷的耳提面命之下,父亲自小就开始跟随爷爷学习中医。父亲生性聪慧,记忆力强,十来岁就能背诵《药性》、《汤头》、《脉诀》,熟读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条辨》许多中医书籍,从而打下了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由于爷爷离世早,父亲18岁就开始独立行医,挑起了家庭生活重担。
父亲在苏州  父亲行医半个多世纪,诊治病例无数,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一直坚持辩证论治,对任何一个病人都是认真检查病情,由表及里进行分析,确认病根后开出中药处方,父亲称之为“试用药”,一旦一两副药服下后有效果,他就对处方稍加改动,并调整剂量,许多病人服用数副后,效果都相当明显。父亲一生提倡脾胃学说,认为人的内因即内在的体质尤为重要,服药尽管会影响食欲,但下药时要兼顾保护和调理肠胃,用药和剂量搭配要合理,力求患者能够保持正常饮食,就可以扶助身体内部的抵抗力,加速治病的疗效。
      由于父亲医术好,每天慕名前来求医的病人非常多,多数来自于本县乡村,还有一些来自周边的县镇甚至安庆芜湖合肥等一些城市。在我的记忆中,由于医院距离我家很近,所以家中常常坐满了求医问药的人,特别是午饭时来客坐在四周,影响我们吃饭,让人难免产生厌烦。可是父亲总是劝说我们要将心比心,学会理解和善待前来求医的人。对所有病人,不论身份贵贱,父亲都是一丝不苟地进行"望问闻切",耐心询问病情的起因和现状,认真按脉和查证。为了节省病人的费用,下药谨慎,药价较低。视病人如同亲人,几十年如一日。父亲的善良忠厚和高尚医德,至今许多乡亲见到我时还不住地念叨。
   我考入县城高中后,有一次周末回家见父亲没有下班,就上医院找他。刚进院门就见走廊地上停着一副担架,有好几位医护人员围着一位重症病人正在实施抢救。突然我看见父亲弯下腰去,隔着一层纱布为病人作口对口的人工呼吸。经过一番折腾后病人终于被抢救过来。事后病人家属跪谢父亲的感人情景象刀刻一样深深印在我的记忆中。
  有一年我放暑假在家,亲眼目睹了父亲为芜湖市一位女性病人治病的全过程。这位病人因为妇科疾病先后去上海和北京等地打针服药,不幸引起了下身瘫痪的后遗症。她夫妇慕名来找父亲诊治。父亲采用针炙加中药的方法,每天为她针炙两次。有天傍晚我见父亲猫在自己的房间内,正用针往自己的颈椎和大腿上扎,我吓了一跳,父亲轻描淡写地告诉我,这位病人的病情非常严重,针炙几次效果不佳,可能是扎的穴位和力度不够准确,所以我自己先试试。看着父亲已经有些花白的头发,坐在那依稀昏暗的椅子上扎针的背影,我的双眼注满了泪水。啊,这就是我的父亲,这就是为了“救死扶伤”所要付出的代价。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治疗,病人(后来我称呼她为"珍姨")的双腿竟然能够行走。多年来珍姨逢人就讲,是我的父亲挽救了她的生命,至今她及家人一直与我们象亲戚一样友好往来。
  最让我理解父亲的医德是父亲刚逝世后发生的事。遵照父亲的遗愿,我们兄弟护送父亲的骨灰盒回故乡安葬,车子离老家赵山村还有一公里路远时,只见几个堂兄从远处跑来,告诉我们,乡亲们在门口都摆好了香案迎接父亲的归来。我们一路走去,场面实在让人震憾,各家各户的香案前都在燃纸放鞭,许多乡亲与我们一起跪拜在父亲的遗像前泣不成声。进入村口,众多乡亲与村小学的师生列队迎候,哭声一片。据堂兄讲,家家摆香案,人人都悲痛,这是他从来也没有见过和听过的事。父亲的高风亮节和一生辛劳,能够得到老百姓如此的真情厚报,我想,父亲的在天之灵也足以安息了!
  父亲虽然运离我们而去,但他赤诚为民的高尚医德将是永远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
   

   
   

徐氏宗祠:续写祠堂文化的历史华章

江苏 孙 杰
   

源之有流,流之有支,支之有派,而无可混也。

犹花之接萼,萼之接枝,枝之接杆,而莫可离也。


          ——《毗陵卢庄徐氏宗谱》



  郡南十余里,江南沃野,有村卢庄,村落隐隐,乔木森森,河川环其前后,康庄通其往来。庄西有一座徐氏宗祠,曰“固本堂”。徐祠始建于明正德戊辰(1508年),后屡经废兴,清乾隆壬子(1792年)、民国丁亥(1947年)两次再修。现存建筑为砖木结构,呈五开间三进式一轿厅四侧厢布局,占地约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728平方米,创下了常武地区现存祠堂建筑规模之最。2008年2月,卢庄徐氏宗祠,被正式列为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徐家祠堂的建筑形制,无论规划布局、立面造型,还是建筑构造、砖木纹饰,基本彰显了江南祠堂建筑诸多的共同特征。一进为前堂,栅栏护门,一对抱鼓石落座栅门墙根处,棕漆大门上一副威仪兽面铜环拉手,气宇森严。门楣上挂“卢庄徐氏宗祠”镶金匾额,书体凝重浑厚、雄健遒劲。砖刻楹联曰:“东海家声远,南洲世泽长。”进大门的屏壁上方,高悬“固本堂”堂匾。前堂后门是面朝天井的外八字砖雕门楼,古朴典雅,门额镌刻“永言孝思”四字。前堂西间陈列二十四孝图和族史介绍展板;东间侧门为宾客谒祠退息之所。
  二进为正堂,联曰:“五百年风雨沧桑古祠复新永记祖恩宗泽,数千名孝子贤孙英才辈出不忘木本水源。”门楣上方挂“聚英堂”堂匾。举目环视,飞檐、鳞瓦、长格、栏杆传递的是江南古典建筑的文化意象,柱梁、花窗、回廊、粉墙呈现的是一种宗族和谐的人文情怀。聚英堂屋宇恢弘、厅堂轩昂,前后皆为落地长窗,窗棂敞豁,表里相望,一派万籁空寂的清淑气象。三间通间大堂分挂“本固枝荣”、“沧海同源”、“人杰地灵”三块匾额,这是徐氏宗亲议事、聚餐的场所,身置其间,让人感觉到济济一堂的家族亲情和浓郁淳厚的乡俗民风扑面而来。东间为接待室,西间辟为图文并茂的徐氏竹刻艺术陈列室。一进与二进之间有东西两厢并峙,东厢原为护祠人居所,西厢为厨房。
  出正堂是轿厅(俗称“穿堂”),弧形砖木屋顶,圆润的造型,柔和的线条,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轿厅的建筑形制在武进几近绝迹,在徐家祠堂能幸存,可谓弥足珍贵。二进与三进之间除轿厅独臻其妙外,有东西回廊围栏迂回相连,贯通厅堂。轿厅东侧花圃里植有桂树等乔木,碧绿一丛。西侧花坛中一株华冠参天、树皮龟裂、虬根隆凸的广玉兰,树龄已有150余年,被列为常州古树名木。连接轿厅出口的是与前堂形制相同的坐南朝北面向天井的外八字砖雕门楼,古韵犹存。它经历“文革”劫难,砖雕图案和门楼题额已损毁,这次虽做局部修复,仍保留了部分残迹原貌。进天井抬头望去,砖雕门楼掩映在一片葱茏的广玉兰绿荫下,追今抚昔,给人一种时空交错的沧桑感。
  三进为祭殿,堂构森严、香案几筵,是族人春秋祭祀先祖的场所。联曰:“尊老养亲诗礼传家崇古训,安邦定国文章经世壮新猷。”门楣上是嵌金的龙凤浮雕图案,上悬“享堂”堂匾。三间通堂正中为列祖列宗牌位,两侧设阶梯状9级神龛。堂内高悬“望硕英耆”等三块匾额,表达出阴阳合德、天人合一的哲学意蕴,也寄寓了徐氏族人的祭祀天地神灵和祖先的虔诚敬意。堂前是东西两厢,东厢是“祖德堂”,内列徐氏始祖、二世祖三块古墓碑。西厢是“孝贤堂”,内列本次续谱修祠功德榜,展柜陈列徐氏本届宗亲贤达事迹介绍,内挂“德艺双馨”等三块匾额。
  这座外简内秀、表朴里繁的徐氏宗祠,内有匾额15块,抱柱楹联18副,其中20余只大红灯笼高挂于门檐、堂殿、穿廊,给清寂的宗祠平添了一抹吉祥和喜气。盘桓其间,吟咏其句,犹如置身翰墨飘香的明清诗书人家,令人顿生几分敬畏之情。实际上,徐氏宗祠承载的文化内涵,它所折射的积淀丰厚、世袭传承的江南人文习俗,其影响在这里无处不在:造型生动、刻画细腻的屋脊灰塑,分双龙戏珠、麒麟送子、吉祥如意三组,与整个祠堂建筑装饰浑然一体;气韵高古、匠心独具的雕砖门楼,从祥禽瑞兽、戏文典故到渔樵耕读、松鹤延年等民俗文化图腾,与建筑载体的自然交融而相映成趣;工艺精湛、栩栩如生的长格裙板木雕,从山水风光、蝙蝠寿桃到梅兰竹菊、花卉果木,把不同时空的某种文化元素与物象巧妙组合,惟妙惟肖,让人击节三叹!这些花纹图案不止在诠释子孙满堂、绵绵不绝的深刻寓意,作为蕴含光宗耀祖、福荫梓里的传统文化精髓,其实早已深植于我们民族的同一血脉里。

                                                   (该文原载《武进日报》)
   
   

简讯两则


      7月3日,岳西联谊会主要成员徐承钦、徐新民、徐水印、徐启坤、徐旭林、徐松华、徐声言、徐振学等商讨编辑《安徽岳西徐氏文化系列丛书》的暑期采编工作。
                                                               (岳西 徐正龙)
  7月8日,江苏省徐氏宗亲联谊会第二次筹备会顺利召开。会议选择产生筹委会机构人员。徐伟新(无锡)任会长,徐增友(宿迁)任常务副会长。徐石兴负责徐达研究会,徐广影负责徐福研究会。                                                                                   (录自全球网)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