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皖西南 徐氏 宗亲联谊会

皖西南徐氏联谊会《族务通讯》第四十七期

   发布时间:2010-10-10 来源:


皖西南徐氏联谊会《族务通讯》第四十七期
 

Word电子文稿)  

2010年2月10日

 

 


 

同心同德      共襄盛举

 

潜山徐氏文化园建设动员大会隆重召开

 

    2010124日,数九寒冬,天气寒冷。然而,潜山大饭店的四楼会议室里,却是热气腾腾,座无虚席,谈笑风生。“潜山徐氏宗祠建设动员大会”在这里召开。来自全县各地的徐氏历史文化研究会领导与各联络组组长,迁潜的九都、沙河、鸡子河、上清四支宗亲及迁居怀宁、岳西、桐城、霍山等外地的宗亲代表100余人(发通知的只有70人),济济一堂,共襄盛举。会议全场始终是春风荡漾,盛况空前。

    会议由潜山徐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徐旵东主持。常务副会长徐松苗就《关于建设潜山徐氏宗祠的决定》做了说明;秘书长徐英先解读募捐书并就捐款事宜做了说明;理事徐海峰就宗祠筹建的前期准备工作做了汇报。徐继达会长作了《请为重建潜山徐氏宗祠而自觉捐款》的重要讲话(全文另发)。会议还通过了“徐氏宗祠筹建委员会”机构名单,徐继达任主任委员,徐松苗任常务副主任委员,徐旵东、徐海峰任副主任委员。徐敬宾等25人任委员。下设工程组、筹资组和秘书组。徐旵东最后作了总结(全文另发)。

  会议认为,建设徐氏宗祠,是潜山徐氏历史文化研究会自2005年成立以来既定的三大目标之一。几年来,在徐继达老会长的带领下,为了谋划宗祠的建设,做了许多基础性的先导性的工作。在选址、设计、征地等诸多方面,经过反反复复的论证、考察、筹划与运作,时至今日,总算达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三大基本要素。因此,选定在天柱山景区内的水吼镇马潭村筹建设徐氏宗祠,条件是成熟的,时机是适当的,环境是宽松的,地址也是比较理想的。  

  会上,部分宗亲代表徐基洋、徐建华、徐催苗等纷纷发言表示,建设潜山徐氏总祠,是潜山四大支徐氏宗亲期待有时、盼望已久的大事;建设徐氏宗祠,是大势所趋,众望所归,理当不遗余力地为宗祠建设做出贡献。特别是老会长夫人刘德华的发言,情真意切,打动人心,不时引得宗亲们的几次热烈鼓掌。其他宗亲们的讨论,同是喜笑颜开,热火朝天。宗亲们一致表示,要以高昂的士气,积极的态度,扎实的作风,全力支持,倾心配合。不仅自己要慷慨解囊,献计献策,还要敦促子女、宗亲们捐款出力,使这一宗族大业,如期完成。

  会上,听说耄耋之年的老会长徐继达夫妇几个月前已现捐了5000元,副会长徐松苗、徐旵东当场各认捐了5000元,这一下激起了宗亲们的捐款热情。本来,会议没有安排现场捐款的议程,但是,宗亲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纷纷慷慨解囊。许多老人们似乎是有备而来,从怀里掏出一扎扎现金,交给会场的工作人员。一些没有准备的宗亲们,也纷纷签上了认捐数字。徐海涵宗亲当即表示认捐10000元;80高龄的徐洪顺宗亲在身体状况欠佳的情况下,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到签名簿旁,庄重地写上了5000元;源潭镇叶典村的徐世义,也是70多岁的老人,双腿行动十分艰难,硬是让堂侄孙搀扶着,赶到会场,签上了3000元的认捐款额。他说:“这个钱交了,我的心里就舒服了。”现场统计共收到现金与认捐金额6万余元。

  徐旵东、徐霁旻、徐华福等一些宗亲,还饶有兴致地即兴赋诗吟联,抒发对兴建宗祠这一壮举的深情厚意,为现场捐资助兴。

潜山徐氏文化园一期工程———徐氏宗祠,主建筑规划占地面积6亩,建筑面积1100平米,为三进五开间梯进式徽派仿古风格。图纸由武汉大学设计院徐礼华、丁士苗夫妇无偿设计。经费初步预算200万元,预定于2010年春天招标兴建,力争年底竣工。届时,一个气派宏伟的徐氏宗祠,将展现在皖西南的大地上,为天柱山旅游事业增加一个新的人文亮点,为白马潭天险河漂流增添一道新的风景线。

 

                                                    (徐霁旻/文)

 

 

 

 

关于建设潜山徐氏宗祠的决定

 

  2005年潜山徐氏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之初,根据广大宗亲的积极要求和改革开放的发展形势,决定把筹建徐氏宗祠做为其工作目标之一,并于当年12月在“族务通讯”中公布了筹建意向书与致宗亲的一封信。之后,在会长徐继达先生带领下,研究会曾数次赴江西、无锡、湖南与本省考察祠堂;也曾在县内数十处选址与协商相关事宜,还赴北京、武汉、合肥等地与宗亲商讨建设资金筹措与设计事项;并多次召开常务理事及相关人员会议,商议祠堂建设问题。经多年反复酝酿,总祠筹建条件已基本成熟,为使潜山徐氏总祠建设能顺利实施,经2010115日常务理事扩大会议研究,现就祠堂建设有关问题决定如下:

    一、关于祠堂选址的确定

    由于自2005年之后国家土地严控和调整政策的实施,原准备在县城至天柱山沿线及城区周边区域选址的计划当前无法实现;源潭、余井等方向选址建设的各种难度很大;水吼鸡子河徐氏宗亲自发决定在马潭村依山建祠堂的条件凸显成熟,经实地数次考察与比较,认为在马潭建徐氏总祠有利条件有:(一)人缘优势。该村百分之七十为徐姓后裔,宗亲与镇、村两级干部支持建设祠堂;(二)环境优势。马潭处国家级风景区天柱山景区,每年接待数万名漂流与观光游客,背山面水,森林茂密,冬暖夏凉,环境优美;(三)成本优势。祠堂征地补偿价格较低,施工环境通畅,且无其它干扰;(四)交通优势。马潭村至县城仅23公里,且为国道线与水泥路面;(五)基础优势。水吼徐氏宗亲于2008年底已成立祠堂建设领导组织,开展了征地、集资等活动,且有成效地开展了各项工作,基础较好。

鉴于以上因素,常务理事会决定在水吼马潭村建设潜山徐氏总祠。

    二、关于祠堂设计风格与建筑施工

    根据“意向书”与地型地貌的现状及前赡性考虑,祠堂占地为3000平方米左右,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左右,五间三进。为风格古雅、气势宏大的徽派建筑风格。由武汉大学博导徐礼华、丁士苗夫妇无偿设计。工程采用招投标方式确定施工单位,拟于2010年底竣工。

    三、关于祠堂的使用与管理

    竣工交付使用后的潜山徐氏总祠为潜山徐氏各支宗亲恭奉先祖之殿堂和开展祭祀活动及宗亲联谊的场所。

    祠堂的管理与维修由理事会另行议定。

    四、关于祠堂建设资金的筹集

    潜山徐氏宗祠的建设资金,依靠全县徐氏宗亲捐献。潜山徐氏宗祠恭奉徐氏先祖,凡徐氏子孙都应该感念祖恩,敦本尽孝,为宗祠建设涌跃捐资。为铭志功德、昭示族人,对捐资者以不同形式进行纪念性奖励(具体内容见《募捐书》)。所捐资金,专户存储,专款专用。

  五、关于祠堂建设的组织领导

  徐氏总祠的建设在潜山徐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的领导下进行。成立潜山徐氏宗祠筹建委员会:

  主任委员:徐继达

  副主任委员:徐松苗(常务)  徐旵东 徐海峰

  委      : (排名不分先后)

    徐敬宾 徐英先 徐 熙  徐康生 徐崔苗 徐礼志

  徐志诚 徐建华 徐基洋  徐基茂 徐国珍  徐礼斌

  徐文中 徐礼华  徐丙根  徐成龙  徐甲鼎  徐华西

  徐洪池  徐中德 徐国成  徐英启  徐胡送 徐际坤

    徐江生(名额待增)

  下设工程组:组 长:徐海丰  副组长:徐 熙

    筹资组:组 长:徐松苗  副组长:徐康生

    秘书组:组 长:徐英先  副组长:徐霁旻  徐崔苗

 

 

                                                潜山徐氏历史文化研究会

                                                 二○一○年一月十五日

 

 

 

建设潜山徐氏文化园一期工程——宗祠

 

   姓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祠堂是反应姓氏文化最形象、最具吸引力的特殊形式,是民间尊祖敬宗、传承孝道、和亲睦族教育的神圣殿堂。山西省社科院中国家谱研究中心主任李吉说:“祠堂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蕴含丰富、独具特色而又亟待保护抢救、整理开发的希世珍宝。它是华夏民族的祖根标志,是神州大地的人文化石,荟萃了儒家文化的精髓,凝聚了宗法礼仪之大成,是炎黄子孙的血缘圣殿,是传承华夏文化的纽带。”潜山徐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刚成立时就确定了建设徐氏文化园,恢复徐氏宗祠的目标,经过多年、多处实地勘察选址,综合各种因素,最终确定在潜山县水吼镇马潭村建设徐氏总祠,使之成为展示徐氏丰富历史文化,昭穆列祖列宗,陈列徐氏族谱,开展宗亲联谊及祭祀等重大活动的场所。

  徐氏总祠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方米,五间三进。为风格古雅、气势宏大的徽派建筑风格。

    徐氏总祠是一个宏大的工程,也是广大宗亲期盼已久的愿望。但是建设起来困难不少。最突出的问题是庞大的资金缺口,仅宗祠建筑一期工程预计需资金200万元以上。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需要全县徐氏宗亲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家和族贤们的鼎力支持。为此,我们特向全县徐氏宗亲(含外迁的)发出募捐书,倡议广大宗亲们慷慨解囊,尽一份潜力,出一份智慧,奉一份孝心,积一份功德,踊跃捐资,为宗祠的建设付出实际行动。

  为铭志功德,昭示族人,教化后裔,特对为宗祠建设捐资者予以如下纪念性奖励,以铭诸肺腑,流芳百世。

  (一)印制纪念册,凡徐氏宗亲每人二十元起捐,捐资者均登记入册;

    (二)凡捐款100元以上者发纪念册一本;

    (三)凡捐款500元以上者在总祠内刻碑纪念;

    (四)凡捐款5000元以上者刻像纪念;

    (五)凡捐款5万元以上者另挂匾纪念;

    除特困户外,全体宗亲都应积极捐资,凡捐资者其先祖名讳进入祠堂享受祭祀。

 

 

                                        潜山徐氏历史文化研究会

                                         二○一○年一月十五日

 

 

拳拳赤子  孝心可鉴

 

——五对夫妇为文化园捐款纪实

 

  闻潜山徐氏文化园的选址已确定,宗祠建设已正式启动的消息,研究会的募捐书还未发出,动员大会还未召开,外迁的徐敬宾、徐际宏、徐一明等宗亲不约而同,一拍即合--敬奉先祖,报效列宗的时机到了,为宗祠捐款,要在第一时间奉献我们的孝心!

    上述三位宗亲均系潜山徐氏始祖文牖公第七代孙迁居怀宁县江镇的贞泌公的后裔。2007年,他们在修复怀宁徐家榜享堂时已经捐资尽孝,这次听说祖居地要建总祠,他们的心潮再次涌动:要为列祖归宗再尽心尽孝。

    元月13日,天寒地冻,但阳光却格外的和煦。安庆徐一明夫妇一大早就自驾车来到潜山,徐松苗邀我陪同徐继达、徐敬宾、徐一明三对夫妇驱车前往水吼马潭。上午10点,一行人在当地宗亲的带领下察看了宗祠基地的地理环境,然后我们在一所农舍前迎着阳光围坐下来。在听了徐松苗的介绍和徐崔苗的筹备汇报后,徐敬宾、徐一明二兄弟发出了由衷的心声:今天的气温很低,但我们心里却热气腾腾。此地离县城虽偏远一点,但到实地一察看,比起这里的风水灵气、这里的旅游发展环境、特别是这里的人气,宗亲们积极主动、热情高涨,那偏远一点不过是九牛一毛,这里建祠堂完全适合。徐敬宾还即兴总结了此地建祠堂的三大好处(略)。徐一明也建议祖庭宗亲要以徐氏文化园的品牌建好宗祠,提高文化的含量和品位。接着,徐敬宾夫妇从挎包里拿出一个装满现金的大红包,与徐一明夫妇一起并代表远在芜湖的徐际宏,献给了宗祠筹建委员会,在场的宗亲情不自禁地热烈鼓起掌来。

    正当徐敬宾、徐一明二兄弟侃侃而谈余兴未艾时,突然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继达老站到场地的中央,拿出一张小纸条高声念道:“借到刘德华女士人民币壹仟元整,继达老。”当时在场的其他人都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感到很愕然(只有我和松苗知其缘由)。念完后,他首先诚恳地检讨,低估了自己的夫人,并向夫人道歉。接着他道出了个中的原委:早在20095月,当鸡子河分支的宗亲决定征地建祠堂(当时还未确定祠堂的规模属总祠还是支祠)时,他就当即许诺捐款5000元,可当时手头较紧,又怕夫人意见不统一,他就以出书为由向夫人借钱。夫人刘德华既爽快又幽默地说,你出书我支持,不过你要写借条。就这样,他借到了夫人的1000元,分两批(518日和831日)将5000元捐给了当时的祠堂筹建领导小组。在他的带动下,马潭的礼智老夫妇及其子媳也紧接着各捐了2000元。几个月过去了,到了元月12日,达老趁安庆徐一明夫妇13日要亲自来潜山与敬宾一同为祠堂捐款的机会,向夫人提出了捐款的意向,试探夫人的口气,不料夫人与他不谋而合,完全同意他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内的捐款计划,这时他才道出早已捐了5000元的实情,夫人对他的“先斩后奏”付之一笑,并表示那1000元借条作废,算她外籍宗亲(怀宁沙河徐)对潜山先祖的一份孝心。为了感谢夫人对祠堂建设的支持,他邀请夫人13日随同敬宾、一明两对夫妇一起共赴马潭祠堂基地,以示心诚,以尽孝道!

    宣读借条的插曲把捐款场地的气氛推向高潮,在场的宗亲无不为几对老夫妇的赤子之心而动情!

    中午,马潭的徐礼智安排其夫人和媳妇在家设私宴款待了我们,饭后五位徐家老少媳妇(达老称她们为五朵金花)在宗祠基地留下了为祖宗尽心尽力的一次难得的合影。         

 

 

                                                                 (徐英先/文)

 

 

 

建设徐氏文化园之浅见

 

徐华福

 

  09831日,秋风送爽,皖山增辉。徐氏文化园隆重奠基。四支宗裔,无不欢呼雀跃,奔走相庆。建设徐氏文氏园是我潜阳几万宗亲多年夙愿,也是徐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头等大事。几年来众老前辈殚精熟虑,几番选址,科学论证,综合比较,而选定在大栗树原徐氏享堂,这块风水宝地。真是高瞻远瞩,族人纷纷响应献计献策,捐资捐款,可谓万众一心。

  “修谱牒,建宗祠,是族人心中的两件大事,具有填终追远,报本思源,敬宗收族,凝集血亲,光前裕后,规范伦理的教化功能。如果说族谱家乘是宗族繁衍传承世系的史册,那么宗祠祖庙则是凝集血亲,朝宗谒祖的圣殿”。树有根,水有源,人有祖,祖有居,居为祠。中华徐氏自若木传承至今,已有4100多年,130多代,生生不息,枝繁叶茂,既有谱书史册记载,也有宗祠文化查证。潜山徐氏原有宗祠九座,特别是位于现党校处所建的宗祠,气势恢宏,雕梁画栋,路人叹为观止。因极左路线的影响,九座祠堂荡然无存,伤哉痛哉!

  现赶上建设和谐社会的好时机,天时,地利,人和一应俱全。盛世修谱,盛世建祠,方兴未艾。本县有杨氏宗祠,林氏宗祠,先后修葺一新,游人如织,为县文物保护单位,叫人羡慕不已。而我徐氏,为潜阳一大姓氏,人口约占全县六分之一,若宗祠不建,后人何以面对列祖列宗呼?

  好在有徐继达宗亲为首的大孝大贤,想广大宗亲之所想,急广大宗亲之所急,排除干扰,不怕困难,精心筹谋,选址而建,可喜可贺,可敬可赞!

  在水吼举行奠基礼的那天,我听到广大宗亲对建设文化园异口同声赞成,但对在大栗树建宗祠,却有不同声音,主要是位置偏远了,我认为这不是问题,现在人们常说世界已是地球村,何况都是处在县内弹丸之地。再说朝宗谒祖,一年不过一两次,(清明或冬至),对这样隆重祭祀,我们多跑一点路又有何难?今年清明前夕,许多宗亲远行几百公里赴江西凰冈祭祀大小太公,这样比较起来岂不是小巫见大巫。

  大栗树这地方从风水角度讲。地处雄奇灵秀的天柱山西北,群山环抱,水秀山青,满目青翠,气候宜人,民风淳朴,是个理想的建园之所。吾看浙皖山区许多宗祠,古色古香,原风原貌,仍耸立于世,但建在繁华之所,因各种不可抵抗之力,而烟消云散,比比皆是。最主要的是徐氏文化园与马潭漂流景区及马潭农业观光园比邻。文化园建成后,可做为一处旅游景点,供四海游人参观欣赏,文化园依靠天柱山这块宝地,结合水吼地区自然风貌,将姓氏文化,旅游文化,展博文化融为一体,为游人提供一份姓氏文化大餐,为振兴地方经济,为传承弘扬徐氏博大精深文化,为列祖列宗在天之灵有一个安息场所,为尊宗敬祖,启迪后人提供一个良好之处。若有门票收入,可供文化园维护管理之用,岂不是一举数得。

  文化园工程浩大,所需资金巨大,但前景美好。也有许多困难、阻力,这需要广大宗亲真诚奉献,万众一心,积极捐资捐款,出钱出力。诚如是,千秋大业必可成矣!

 

 

 

徐氏文化园建设动员大会即席感赋

2010124

 

徐旵东对联二幅:

背依天柱山,有巨龙盘绕①,腾达东西南北;

面对潜河水,看大浪奔流,汇通湖海江洋。

①注:后山有盘山高速公路

历史悠长,源流东海;

人文荟萃,光耀南州。

 

 

徐华福对联一幅:

皖山作陪,潜水为邻,东海祖先得安息;

巨龙护佑,丹凤来仪,南州裔孙永繁昌。

 

 

徐霁旻诗一首:

隆冬时节荡春风,四支合议求大同。

今朝奠定建圣殿,明年举杯庆新功。

 

 

蝶恋花·文化园奠基

2009915

徐英先

831日,潜山鸡子河徐氏宗亲在水吼镇马潭村的一块风水宝地举行了隆重的徐氏文化园奠基仪式,观其盛况,由感而发。

  勘地择址四五载,

 足遍岳麓城环乡梓迨。

 栗树洲畔灵气闿,

 宗祠定位天地赉。

 鸡子河岸踞一派,

 奠基盛举共振四支脉

 天时地利人和具,

 列祖临位指日待。

注:①岳麓:古南岳天柱山麓;

  ②栗树洲:潜山县水吼镇马潭村境内的洲地;

  ③四支脉:迁潜徐氏有九都、沙河、鸡子河、上清四大分支。

 

 

 

 

赞徐氏先祖楹联选登

四川·徐征

赞若木公

治水有功,受封徐国,历万古千秋开盛德;

传宗无尽,遍布宇寰,于五洲四海播雄风。

 

赞征国公

袭徐国君爵位,传祖与父风仪,为徐氏掀开大业;

启东海族家声,为后来人典范,看神州振顿风流。

 

赞徐偃王

治国只图行仁义,诸侯朝者卅六国,穆王赞誉;

爱民不忍为战争,百姓从之数万家,历代追封。

 

赞徐福公

採药东瀛避祸灾,开扶桑神武天皇国脉;

弃舟熊野兴基业,铸历史中日友好篇章。

 

 

 

 

宋氏源流简介

  

    宋姓在我国历史上虽然成姓较晚,但在其后的不断繁衍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我国主要姓氏之一,其人数近1000万约占全国总数的0.81%,居第二十二位,为全国人口最多的五十个大姓之一,尤以山东多此姓。

  宋姓起源较单纯,主要出自子姓,为商朝王族支属后裔。其始祖为微子启。相传商族祖先契为帝喾之后,契因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商,因他是其母吞燕卵而生,所以赐姓子。商后来在室的十四代孙汤的治理下迅速壮大,最终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了商朝,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附近)。商朝王室多次迁都,最后定部于殷 (今河南安阳小屯村附近),至第二十九位君主帝乙时已走向衰败。帝乙有个儿子启.最初封在微(在殷墟附近),故称微子启。商朝后被周武王灭掉,把商朝旧都商丘一带的地方封给了他。建立宋国。国都商丘,立国达七百多年。战国后期,即公元前286年,宋国被齐国所灭,其地被齐、楚、魏三国分占。之后宋国子孙便以国名“宋”为氏,称为宋氏。

  宋姓的发祥、起源地在今河南商丘一带,自宋国被齐国灭掉之后。就有宋姓子孙散居江苏、河北、陕西关中、湖北等地。汉初,为了消除各地旧贵族势力。巩固中央集权,汉高祖将关东(主要指今河南及山西、河北、山东等部分地区)的豪强势力迁到关中,此时宋姓开京兆一派。其后这派宋氏一支再西迁入敦煌,另有迁居虢州(今河南卢氏)、江夏安陆(今湖北安陆西北)、河北邯郸等地。同时,宋姓的一支定居西河介休(今山西介休县),这支宋氏后代一支迁往广平(今河北鸡泽县东南),一支迁往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唐时,宋姓一支迁扶风(今陕西泾阳西北),另有西河分支南迁入闽,其中有河南光州固始人宋易及孙宋骈、宋臻。宋臻居福建侯官县(今福州市)镜江,被尊为镜江宋氏始祖。到五代,南迁于湖南的宋氏有一支融入了当地少数民族。至宋代以后,宋姓便遍及大江南北各地。

  历史上宋姓在南北迁徙、繁衍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个郡望。主要有京兆郡,三国时魏置郡,西河郡,战国魏始置郡,除上述之外,宋氏较有名的郡望还有敦煌郡、扶风郡、乐陵郡、江夏郡等。

    宋姓以“京兆”为其主要堂号。

   宋姓历代名人辈出。较著名的有战国时以辞赋蓍称的宋王。唐代名相宋璟,诗人宋之问。宋代有文学家、史学家宋祁;法医学家宋慈,其编著的《洗冤集录)五卷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明代有科学家宋应星。代表作《天工开物》是一部古代手工业和农业生产技术综合性的科学巨著,在国际上也影响很大。近现代则有宋教仁、宋子文及宋庆龄、宋美龄、中共中央原中常委宋平等。

 

殷王元子  宋氏之宗 象贤崇德 庸建上公

作宾王室  与世无穷 螽斯蛰蛰 奕叶云从

 

宋氏始祖———微子启

  微子启为商纣王庶兄,周武王灭商后,封微子启于宋,其子孙遂以国为氏。

 

 

   , ;, ; 本期执行主编:徐英先0556-8928340  责任编辑:徐康生15856567698

    地址:安徽省潜山县张恨水研究会    邮编:246300


潜山徐氏历史文化研究会账户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安庆分行

       潜山县支行

帐 号:1309320501220997248

  名:徐松苗

 

皖西南徐氏宗亲联谊筹委会网站
网 
:http://www.wxnxu.cn

邮箱地址:xuym@ah163.com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