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皖西南 徐氏 宗亲联谊会

续修家谱是历史的需要

   发布时间:2010-10-09 来源:

 

续修家谱是历史的需要

皖西南徐氏联谊会会长  徐贤钦  供稿

 

 国家有史,地方有,家族有谱,这是我中华民族的文明记载,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家谱记录着一个家族的起源、发展和迁徒过程。收录了先祖们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实践。这些内容与国史、地方相互佐证关连,因此隔一段时间续修家谱是历史的需要。

 我们徐姓在皖西南地区,遍布八县一市,估计人口有十多万人以上。从形式上看各自独成一支,都建有宗庙(祠堂),修有家谱。往上追溯,早在六百年前的元朝末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一带大战,使瓦西坝周围居民无安身之地,当时的徐氏先民为避战火而逃难迁入皖西南地区。在五修的怀宁“忠恕堂”家谱中有这样一段记叙,“一世祖因避兵燹,携兄弟逃难,途中失散,独自一人来到怀宁野骡桥旁而居。”在宿松“风月堂”谱牒中也有这样的记载:“饶郡之山吾徐旧居也,元至正间陈友谅寇铙涉湖一带,居民避乱窜无虚日。公从之,数年贼平,公返故里,见人烟廖廖。势不能久居,洪武初公乃仗策挈家渡江抵松。”这就印证了忠恕堂一世祖来皖定居的缘由。而在潜山三妙乡徐氏谱牒中对则六公(忠恕堂一世祖之父)迁来潜山鸡子河是这样记载的,说则六公先由瓦西坝迁到池州,然后辗转迁移到潜山。

 从这些谱记中使我们了解到,皖西南徐姓六百年前是一家,同为凰冈大太公后裔,因元末战乱,纷纷逃难来到皖西南。这样一看,我们六百年的根源都清楚了。然而谱牒中还记载了我们徐姓的始祖是伯益,而伯益又是黄帝(轩辕氏)的五世玄孙。应该说我们的根就是黄帝,所以我们是炎黄子孙,这一点是千真万确的历史事实,也是谱牒给予我们的传承信息。

    今天的中华儿女,包括族居海外的华人,能凝聚在五星红旗下,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贡献。由于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祖国可做他们的坚强后盾,使得海外华人挺起了腰杆,有了做人的尊严。近些年来族居海外的华人后裔,年年回到祖国到炎帝陵黄帝陵举行大型祭祀活动;他们来到祖辈的故居地寻根问祖;投身家乡的经济建设,支援家乡的发展,所有这些举动为什么?这是同宗同源的血脉亲情所呈现的空前凝聚力,是故乡情思迸发出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族谱是联结海内外华人并以血缘亲情凝聚他们的依据,因为它记录了并呈现出本氏族的支派繁衍的演化过程。使人查阅后知道自己所在支系的位置。举个例子:上个世纪香港包玉刚来到合肥寻根,在看到家谱后得知自己是包公的三十多代裔孙后,非常激动,感到自豪。还表示支持家乡建设。从这里我们就不难看到家谱在传承氏族文化历史和凝聚族人的重要性。

    在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都要为此而努力奋斗。我们氏族文化里就有先人立下的十规十戒,教育族人遵纪守法,勤俭自律,孝敬长者,和睦乡里,不义之财不可取,不道德之事不可为。这些就是规范我们后人要兢兢业业创业,堂堂正正做人,和和气气的相处。以此营造一个和谐环境,齐心建设祖国。我氏族要为此作出奉献,就是通过续修家谱,把氏族的好传统,好风气,把祖宗立下的戒规传下去。通过续修家谱把血脉亲情传承下去,以族谱凝聚族人,为建设一个民富国强的社会主义祖国共同奋斗。

    对续修家谱社会上目前尚存有几种偏见:其一,有人认为修家谱是搞宗族主义。这是认识上的偏见。修谱是传承民族文化,是让人们不忘本源。继承老祖宗的美德和品质。以血缘亲情,凝聚族人,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尽心尽力,不可能想象一个不爱自己家,不孝敬父母和先祖的人,会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自己智慧和力量?我们应该知道家族本来就是一个家,后来随着时间的延续,子子孙孙的繁衍更替,由大家又分成了许多小家,这样才有今天的家族,修家谱就是修这个家族的演变史。其二,有人认为修家谱是搞封建迷信。谱牒是由封建社会诞生而延续至今的家族历史载体,事实上它是个家族的产生、发展、繁衍、迁徒的历史事实的记述。我们不能因为它诞生于封建社会就归结于封建迷信。我们看到许多族居海外的华人回国寻根问祖,他们要寻查的依据是什么?就是家谱,从家谱查寻中找到自己的根在那里。
    家和万事兴,我们应以同宗同源血脉亲情凝聚族人,以炎黄子孙亲情关系融入国人之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人心齐,泰山移,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作出我们的奉献。

上一篇:已经是最前一篇了

下一篇:浅谈姓氏与家谱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