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皖西南 徐氏 宗亲联谊会

追寻祖宗的足迹——江西凰岗之行

   发布时间:2010-10-09 来源:

 

 

         追寻祖宗的足迹

                             
——江西凰岗之行

徐际勤
 

  二00六年二月十四日在皖西南徐氏宗亲联谊会筹委会的组织安排下,由副会长徐继达带队,徐承钦(岳西)、徐旵东(潜山)、徐际勤(安庆)一行四人,轻车急驰、风尘仆仆地前往江西鄱阳县凰岗镇。参加由鄱阳县政协委员,凰岗镇徐氏宗亲联谊会会长徐光珠组织的,于农历正月十八举行的重修徐仁十七公房下家谱开谱庆典。
     下午两点左右到达凰岗镇,在镇上迎接我们的有会长徐光珠、宗亲徐家旺、及84岁的长者徐迪旺等。并为我们安排了住处。
  随即,我们一行四人不顾旅途疲劳,立即投入寻根访祖的活动中。在会长徐光珠的新宅。徐继达见到凰岗的许多宗亲长者感慨万千地说:“只有千年的宗家,没有千年的亲家。”一语道出了凰岗后裔在离开凰岗几百年的时空分离中,一脉相承的宗亲,再度聚会时,流露出那种溢于言表的激动心情。徐光珠会长,立即将由他亲自参加编撰的家谱和盘捧出。其他宗亲也陆续拿来解放前的老谱。付会长徐旵东为了收集资料,在取得凰岗宗亲同意后,将以前的老谱进行了部分复印。
    据徐光珠介绍,自从大太公徐布卿于后唐庄宗同光二年
924年,距今1082年)在鄱阳凰岗安家落户,繁衍生息,徐氏子孙多达80万人。包括返回到浙江龙泉、明末迁徙到安徽安庆皖西南的。目前仅凰岗镇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为徐姓,达二万多人。
    在落日的余辉下,我们参观了开谱庆典的会议现场。会场设在凰岗徐氏重建的仁十七公纪念祠的后舞台,内有一片开阔地,大约能容纳上万人。祠的正门上有块匾额,上书“江浙解元徐仁十七公祠”、“二
00五年次己酉年春重建”。来到后院只见舞台两边用大红纸书写着,上联:“东海徐氏欢聚一堂再创和谐社会”;下联:“南州裔嗣扬帆万里重塑凰岗形象”,横幅为:“徐仁十七公祠开谱庆典”。
    雨过天晴的场地上有些积水,宗亲们正在用铁锹铲除杂物,填平水坑,清理场地。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边说、边笑、边干活,活泼可爱的儿童嬉闹着穿行其间,夕阳的金辉洒在每个人的脸上,显得人人开心,个个幸福,一派祥和景象,预示着一个盛大节日的来临,蕴藏着每个徐氏子孙的期盼。徐光珠会长见此情此景兴奋地告诉我们,各地徐氏将有上万人参加这次庆典活动,安排了“点谱”、“唱谱”、“游谱”等一系列的活动,并请来了专业剧团进行多场演出。
    晚上,徐光珠会长设家宴,热情地招待了我们。宴席上,大家一边喝酒一边畅述祖先的艰难创业,家族史的繁衍变迁,先辈的业绩荣耀。追寻徐氏脉络分支,上溯4000多年,自夏朝的伯益开基创立徐氏,连绵几千年,斗转星移,为5000年的文明古国,徐氏子孙承继着华夏文化渊源流长,日月同辉。
    第二天一早,我们分乘两辆车子,先到镇南开阔地,拍摄凰岗特景——狮子山。远远望去,昌江南岸,在一片冲击平原上突起几座小山岗,投射在晨曦中,

宛如一头卧睡刚醒的雄师。由于天公不作美,昨天还是阳光明媚,今天却是阴云密布,间有小雨。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拍摄了凰岗的山山水水,重温了1000多年前老祖先决定在此安居生息时思维深处的神韵。一条大河,发源地来自安徽的祁门,可以想象在远古时代,奔腾不息的江水, 冲刷着这块低洼不平的丘陵地带,泥沙具下,高的堆成土岗,低的形成沼泽。传说常有凤凰之类的飞禽,在沼泽中觅食后落脚土岗上歇息,后来人们称此地为“凰岗”。而我们第九十七代大太公布卿 ,第九十八代小太公廉溪的祖坟就安葬在其中称“高家嘴”的土岗上。副会长徐承钦在观察这里的山水后,声情并貌地说:“来自安徽祁门昌江的水,象玉带一样绕着高家嘴这片高地向东方奔去,由此形成的冲击平原,高家嘴的前面开阔地越来越多,对面的越来越少,这就是过去地理先生讲的‘腰带水’,说明我们的祖先选择墓地十分科学。”
    把摄像机的镜头推向远方,一条大河蜿蜒曲折自西北方向而来,流往狮子山处拐向东方。河中不时传来机器的轰鸣声,宗亲介绍,这是昌江上的洗沙淘金船。据说淘得的大金块达几百克甚至上斤重,金含量都在九成以上。可见这条富饶的母亲河,以她丰富多彩的奉献,孕育了我们的祖先,繁衍了徐氏的后代。随后,我们又驱车半小时,到达凰岗镇西山村,由于公路不通,雨后的土路格外泥淋,快到村口时,车轮打滑,我们只好下车步行。一下车,印入眼帘的是一座带有徽州建筑风格的古祠。门额上书“歌管楼台”,碑记为“嘉庆七年明威将军关府广宁镇守辽东都督指挥使司世袭七次赐祭葬徐便八公祠  冬月敬建。”

    当我们步入先人居住的古村落,穿过绵延弯曲的古巷,踏进古色古香的古民居,仿佛时空倒转,一下子回到几百年前的明清时代……。历史的沉淀,使这座全木结构雕梁画栋的穿枋古屋伤痕累累,蒙上一层浓葛色。雕花的圆石礅上矗立着双人合围的独木大柱,十分气魄。想当年,在这交通不便的山沟里,建筑起如此精雕细刻,宏伟壮丽的建筑群,不得不令我们这些后代叹服祖先的聪明才智、大家风范和雄厚的财力。
    房东徐美观讲:这座房屋是他祖上名叫徐仁平在明末清初年间(距今
300多年)经手建造的,同时建造的还有前面十三天井大屋、徐氏宗祠等。这座房屋是建筑群中保存较好的一座。祖上徐仁平是行医的,到清朝鸦片战争时期,徐仁平的后代有位叫徐鸾的祖先成为名振江南、乃至全国的名医。当年宰相王景多次荐举他当官(相当于现在教育部长之职),徐鸾辞官不做,仍然当他的民间医生,皇上多次提匾褒奖。目前有几块匾额存放在鄱阳县博物馆,称其为“却聘高贤”。意为不愿做官的高贵贤达之人。
    来到凰岗古镇东边昌江北岸,看到古老的徐氏宗祠,残墙断壁,一派不堪入目颓废的景象,还有简单修复的古观音祠(仍然香火不断)。这些祖先建造的精致的建筑物,随着岁月的流失而破损。使我们无颜相视,内疚的心情压抑着默默无语,出钱出力为保护祖先的古居、古祠、古墓,是我们徐氏后代义不容辞的职责。
    在宗亲的带领下,我们来到高家嘴。凰岗徐氏创基人、大太公、小太公的墓茔、墓碑就掩映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中。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小心翼翼地清扫着墓碑上的尘埃和昔时扫墓留下的纸片残香,仔细查看,大太公、小太公墓均为夫妇合葬,其墓碑为民国十一年即
1922年重立。
    通过谱牒墓碑对照,确认江西凰岗徐氏创基人为自若木以来的第九十六代天洪公的次子讳密号布卿。凰岗徐氏把他称为第九十七代大太公。
    大太公布卿生于晚唐唐僖宗乾符六年即
879年。时值黄巢起义,天下大乱,唐朝逐渐走向衰落。卒于后唐明宗长兴四年即933年,享年54岁。唐昭宗天佑元年即904年,中进士,任郎官(相当于现在的部级干部),后唐庄宗同光二年即924年(距今1082年)解祖南还,道经饶洲凰岗,见山水秀丽,遂定居凰岗。夫人赵氏,生有一子,即为凰岗二世祖讳清字廉溪,时称小太公,夫人余氏,生有七子。其中长子、二子、四子、五子均返浙江龙泉,三子、六子、七子留守江西凰岗。我们皖西南徐氏各支是三世祖,即三公、六公的后代。十分清晰的脉络,为我们今后追寻祖宗的足迹,昭示了方法、提供了捷径。
   
这次江西凰岗之行,沟通了皖西南徐氏与凰岗徐氏后裔的情感,了解到凰岗大太公、小太公就是皖西南徐氏后裔各分支的一世祖、二世祖,历经1082年,繁衍生息30多代;交流了两地徐氏宗亲联谊活动经验和举措。凰岗徐氏宗亲在经济还不富裕的情况下,率先进行“修宗谱、修祖坟、修宗祠”的三修的举措.深表敬意,值得学习;同时表达了皖西南徐氏宗亲联谊会的忠心祝愿和热情支持。副会长徐继达代表皖西南徐氏宗亲联谊会向凰岗徐氏宗亲联谊会捐款2000元,徐旵东代表潜山徐氏研究会捐款1000元。希望他们尽快将一世祖、二世祖陵园修好,以便日后徐氏后代拜谒朝奉。
    临别时,徐继达代表皖西南徐氏宗亲联谊会向凰岗徐氏宗亲联谊会献上贺信,全文如下:《贺信》“欣逢祖庭凰岗举行仁十七公房下重修家谱,开谱庆典,我们作为大太公的裔孙,谨此致以诚挚的祝贺!我们深信家乘重修,将会使族人团结友善,忠孝仁义之精神继续发扬光大。 皖西南徐氏宗亲联谊会2006年2月15日。”
    带着依依不舍深情,同凰岗宗亲一一道别。冒着浓浓的春雨,我们返程回到安庆。
    这正是
:
                       行进南州数百程,
                      
春风春雨凰岗情。
                      
追根溯源寻祖迹,
        
              承前启后徐裔孙。
                     开谱祭祖龛重器,
        
              鄱阳凰岗托书成。
        
             
旁人不解寻根乐,
        
              留得佳话励后人。
 
 
                                       二00六年三月十日初稿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