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皖西南 徐氏 宗亲联谊会

(德一公)族史研究

安徽岳西 徐水印    发布时间:2012-10-21 来源:

 

      德一公乃江西凰冈大太公之十一世裔,至清朝乾隆年间裔孙蕃盛,且朝廷颁旨:各姓修辑家谱以始迁为始祖。因此,我族以德一公为迁岩上徐家畈一世祖。那么德一公出生及迁徙年代如何断定、德一公族派行怎样衍变,老谱均未作明确回答。本次四汇堂续修家谱,我对此作了一些肤浅的研究,现公布出来,欢迎各位宗亲拍砖。
      一、德一公出生及迁徙年代考
      我族一世祖德一公出生及迁徙年代,老谱只简单刊载为元时,因整个元朝跨度为96年,这对后世裔孙造成了解读上的混乱。有的宗亲认为是元末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潘阳湖时期,为躲避战乱,从江西迁至潜山县城,随即复迁至现今的岩上徐家畈。对此,我在这次续修家谱时作了一些系统的研究。下表是德一公族立派至启派代龄表:
 
立派
生年
代龄
礼派
生年
代龄
成派
生年
代龄
乐派
生年
代龄
启派
生年
均龄
立渚
1621
28
礼炽
1649
17
成琬
1666
23
乐韶
1689
23
启基
1712
22.75
立潜
1624
27
礼炳
1651
26
成麒
1677
26
乐葡
1703
27
启榖
1730
26.5
立泮
1627
45
礼奎
1672
22
成理
1694
33
乐廷
1727
27
启筹
1754
31.75
立朝
1611
21
礼焰
1632
45
成簋
1677
30
乐毛
1707
31
启象
1738
31.75
立嬴
1627
28
礼烘
1655
31
成穟
1686
32
乐传
1718
32
启全
1750
30.75
38
礼炎
1665
34
成和
1699
23
乐珠
1722
20
启星
1742
28.75
总平均
31.
 
 
29.
 
 
28
 
 
27
 
 
28.7
 
      说明:代龄是指生育长子年龄;均龄是指立派五人六条线各自的平均代龄;生年取公元纪年。
 
      表中立派五人是德一公十三世裔孙,目前所知,今有后裔居住于安徽的岳西县、庐江县,陕西柞水县,浙江桐庐县,湖北竹溪县。另有几位立派先祖因中途绝传没有统计。从右表可以看出,代龄最短的是立渚公为22.75岁,最长的是立泮、立朝二公为31.75岁,且距今时间越长蕃衍周期越长。如果将这六支再平均,则代龄为28.7岁。从家谱有年代记载以来,立朝公出生最早为公元1611年,距今396年,传14代至明派(2007年新出生一名忠派宗亲,因只有一岁多,故代龄计算只取14代),其平均代龄为28.29岁,这与上表的统计基本相符。另外,德一公长房立渚公一支代龄虽较短,然而当递传至正派时,老大正翥公无传,正仲、正鸿等远迁失考,居住岳西境内的裔孙仅是成琬公次子乐箫公的五子之后,即现今岩上白果树屋居住的数十人。由于是长房中的小房递传,因此,递传速度明显放慢,反被排行老小的永伟公之后立朝公一支超过。至本届修谱时在一世祖发迹地出生的二十六代裔,多数是立朝公之后。综合晩清百余年来蕃衍周期缩短的事实,德一公族从立派至今,其代龄为28.7岁是成立的,结论也是科学的。根据以上论证结果,由立朝公上溯至德一公,共12代约344年也是能够成立的。这就是说,德一公出生年份约为1267年左右,或更前一些(从表中可以看出越向上推其代龄越大),即南宋第六个皇帝赵禥的咸淳三年、元初世祖忽必烈的至元四年。据元史记载,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1260年即汗位,1264年迁都北京,1279年灭南宋。此时我一世祖德一公大约是12岁或更大。据凰冈老谱记载,德一公曾祖讳胜八,字子贡,生有七子,在当地地位较高,且极其富有,甚至有乡谚曰:凰冈徐子贡,家侵千箩种。至德一公时,适值改朝换代,豪族之门必先受其殃。据此推测德一公当在元世祖忽必烈的至元中后期迁徙至岳西四望山下的深山区。因此,德一公是元朝迁到岩上徐家畈的记载无庸置疑,且可以将时间确定为元朝初期。当此之时,四望山下到处原始森林,荆莽挡道,虎豹出没,环境险恶,我一世祖冒着生命危险,披荆斩棘,开疆辟土,其艰辛程度难以想象。凡我族宗亲,当永远铭记一世祖德一公的功勋。
      二、德一公族派行考
      A、我族从德字起派,共四十字:
德真友仲思  旭旺伯广永  尚志立礼成  乐启文从正
诗书宗孔训  品学绍高贤  同绪兴隆继  荣华世代连
       B、我一世祖德一公自元初迁老潜山县岩上徐家畈以后,至清乾隆五十九年开始修谱。以前或许与凰冈共修过家谱,只是未曾记载,无法考证。我族从德字起派,至正字共二十代,其后诗派至“荣华世代连”又共二十代。可以肯定,派字不是一次做成。目前所存最早的老谱是光绪年间“立德堂”续修,谓之大成谱,卷首共三本,现存二本,丢失一本;民国二十二年我族单独续修,取堂号为“敦睦堂”,其卷首未登载老续派。至于老续派,我未见其文。不过曾听一族兄背诵过,并说老续派在大成谱中,当时未深究。二00七年,柞水宗亲找到祖庭后,才百般查寻而未得。估计是在丢失的一本大成谱卷首上。根据目前资料:一、民国二十二年前祖庭有许多“书、宗”二字取名者,其后没有这种现象;二、据说味新族兄因无路费,加之战乱,未曾将民国族谱送至柞水,因此柞水仍然使用老派,而湖北竹溪启迪公后裔现在也还是使用老派;三、民国二十二年,潜山国民政府财政委员徐道佑公送了一篇谱序,上面有“欣闻德一公族尊用通派”一语。综合以上分析,我德一公族应该是在民国二十二年时才使用通派。
      C、在清朝后期,睦族联宗之风大行,而皖西南地区徐氏绝大多数都是江西凰冈大太公后裔,因此同治乙丑年(1865年)鸡子河梅牖公、九都文牖公、沙河竹牖公、上清万三公四支共议:从凰冈三十二世起使用通派。其后德一公加入共四支使用通派。通派为:
礼义传先盛  忠清裕后绵  壬林欣璧合  甲第卜珠联
泽汇江河远  名钦泰岳尊  功勋辉简策  德行著乾坤
      D、德一公乃凰冈大太公十一世孙,传至正派已是凰冈三十世,诗派为三十一世。使用通派时因上有德、礼二派,经议将德字改为节字、礼字改为诗字,从而德一公通派为“诗义传先盛,……,节行著乾坤”。然而,当时不知是前辈们疏忽,还是其它原因,误将我族原应保留的三十一世诗派改为并降同于其它六支的三十二世礼派了。后在1989年四汇堂续修宗谱时,被承钦宗亲发现,并经公议,我族在盛派后加一明派,其中义传先盛四世各上提一世,即义对礼、传对义、先对传、盛对先、明对盛,从而改成“义传先盛明,忠清裕后绵”。此事属先辈所为,我们不能不认帐。所幸我族宗亲并不因此沉沦,反而奋发图强,各自振拔。榨水、庐江、桐庐等地宗亲纷纷出人头地,祖地自一九八九年后,近十几年来亦有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等共计数十人。目前在四汇堂已属望族矣。
      以上是我对家族历史的一些肤浅的研究。由于资料短缺,论述或不完整,敬请各位宗亲批评指正。
 
 
 
 
                                               德一公二十三代孙传颖字水印号四望山人撰
                                                               二00八年十月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