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皖西南 徐氏 宗亲联谊会

皖西南徐氏联谊会《族务通讯》第七十二期

   发布时间:2014-08-16 来源:

 

 

《族 务 通 讯》

 

2014年第四期(总第七十二期)


2014年8月15日


 


    立家庙以荐蒸尝,设家塾以课子弟,显义庄以赡贫乏,修族谱以联疏远。 

                                ——清雍正帝《圣谕广训》


 


潜山徐氏宗亲访问洛阳徐氏总会


  四月下旬,皖西南和潜山徐氏联谊会徐继达、徐敬宾、徐礼庭、徐华斌一行四人在陕西开展宗亲联谊之后前往洛阳,访问全球徐氏总会,受到了徐国忠会长和总会办公人员徐春晓、徐勇等亲切接见,国忠会长向我们介绍了全球徐氏总会的工作情况和最近在山东郯城召开的全球徐氏联系会议精神,徐继达、徐敬宾向总会报告了皖西南和潜山徐氏族务活动情况,特别是筹建潜山徐氏文化园文昌阁的工作计划,引起了国忠会长高度重视,国忠会长应继达老的邀请,欣然同意担任文昌阁筹建委员会的首席顾问,并表示适当时候前往潜山参加文昌阁工程建设的有关活动。



图1   与总会国忠会长(右一)会谈

 

  在洛阳期间,春晓还带领我们参观大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暨丽景门河洛历史文化长廊,通过这次到洛阳的访问活动,我们受到了一次良好的文化教育。

                             (徐华斌)




根连枝叶 情系家乡

——在北京工作潜山籍宗亲集会侧记


    5月9日晚,由鹏飞、英胜宗亲联络召集部分在北京工作的潜山籍徐氏宗亲齐集一堂,共叙联谊。时值周末,路上车流涌堵,有的宗亲开车两个多小时才赶到会场,但仍兴致勃勃。集会由鹏飞宗亲主持,他首先逐个介绍与会宗亲并致词,欢迎各位宗亲前来集会。他说,今天集会都是一家人,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徐人一家亲。大家都工作在京城,在各自岗位辛勤工作,为建设富强国家而努力奋斗。今天大家放松心情,畅叙家事,为家乡族务工作出谋献力。接着他请应邀参加集会的家乡代表和顺宗亲讲话。
  和顺宗亲首先对在京工作的潜山籍徐氏宗亲长期以来对家乡族务工作,特别是宗祠建设中所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对大家为国家尽忠、为祖上尽孝、为家乡添彩、为家族争光的可贵精神表示钦佩。和顺宗亲向与会人员报告了家乡族务活动开展情况,并请大家对家乡族务活动方面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在介绍中,和顺宗亲着重介绍了编修全县徐氏联谱和文昌阁建设筹建工作。他说:编修全县徐氏联谱,工作浩繁,困难很多,但势在必行,困难再大也要把这项工作做好。关于文昌阁建设,他说:文昌阁是徐氏文化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承担收藏族谱、存放族氏文化史料和重要藏书、族务文化展览等,以提高文化园的整体文化品味。他还介绍了文昌阁筹建的前期各项工作情况,并就筹集文昌阁建设资金提出意见,恳请在北京工作的宗亲一如既往地给予精神和资金大力支持。和顺宗亲还邀请大家回乡时一定去宗祠看一看,祭拜祖先,不忘根本,传承孝道,同时也检验一下我们的工作。
  会上,与会宗亲都热烈发言,对开展宗亲联谊活动、互帮互助、完善宗祠文化建设、宗祠管理和融入景区旅游,特别是文昌阁建设,拓展筹资渠道提出了许多建议。在京事业有成的徐林宗亲会上承诺捐资十万元,徐英宏宗亲在京城打工,也承诺捐款一万元支持文昌阁建设。与会人员都纷纷表态在文昌阁建设上给予资金支持。
  集会气氛热烈,相互间共同祝福,共谋发展。至晚十一点半才握手话别。

                                            (徐  耘)
 


 

相互走访 共话联谊


  近期,潜山、宿松、太湖县徐氏联谊会代表不断相互参访,交流族务工作经验,开展联谊活动,共话家族亲情。
  5月6日,太湖徐氏联谊会会长徐朝华宗亲一行四人到潜山开展联谊活动,潜山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徐礼庭热情接待了他们。徐朝华会长介绍了太湖联谊会组建和当前开展活动情况,并就联谊会组织建设相关运作程序和下步工作与潜山宗亲进行了交流。徐礼庭向太湖宗亲就潜山联谊会不久前的换届情况、相关规章和具体作法,以及潜山前期活动情况和下步工作安排做了介绍。双方进行了热情交流,相约今后要经常往来,充分表达了兄弟间的深情。



图2    潜山、宿松、太湖县的宗亲们联谊座谈

 

  5月17日,潜山徐氏联谊会一行四人约定太湖徐氏联谊会一行三人,一起到宿松县联谊会开展联谊活动,受到宿松县联谊会徐芳田会长等班子成员的热情接待。这次宿松之行,主要是向宿松学习撰修徐氏联谱的经验。由于事先进行了相约,芳田会长等做了充分的准备,全面介绍了宿松县撰修徐氏联谱的组织领导,编修过程、具体做法,切身体会及注意事项,并把他们撰修宗谱的相关资料成套复印,分发与会宗亲。潜山、太湖宗亲也分别把本县徐氏宗谱存留等状况和下步撰修徐氏联谱的安排进行了商讨,并提出相关存疑进行交流。由于宿松联谊会撰修联谱起步早、经验丰富。芳田会长又身肩省徐氏联谱主编重任,将他对撰修联谱的内涵把握及方案意见做了许多指导。使潜山、太湖一行受益匪浅。他们都表示向宿松学习,把本县徐氏联谱撰修工作组织好、编修好,争取早日发谱。
  6月23日,太湖联谊会朝华会长一行再次来到潜山,与潜山联谊会同仁一起交流编修联谱工作情况,并一起就编制联谱工作方案和在实践工作中遇到问题进行了共同研讨。双方相约在今后的工作中经常交流情况,共享家族联谊亲情。

 

 


秦岭与大别山的情缘

——潜山徐氏宗亲代表赴陕西联谊


  在迁陕宗亲徐宗立一行于2007年、2012年两次来潜山、岳西寻根问祖、开展宗亲联谊之后,皖西南徐氏联谊会老会长继达就一直想回访迁陕宗亲。为了却心中夙愿,今年四月下旬,继达、敬宾、礼庭、华斌组成四人自费联谊团,远赴陕西联谊。
  4月21日,联谊团四人乘坐安庆—西安列车,行程近一千四百公里,于22日中午到达西安。迁陕宗亲、柞水县徐氏联谊会宗立会长,带车前往西安站,迎接潜山宗亲代表去柞水县城。于16时许抵达柞水县城乾佑镇。这里地处秦岭南麓,群山绵延,山势高峻,县城依山而建,风景秀丽,市容整洁,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宗立会长安排我们下榻在县城盘龙大酒店,迁陕宗亲听说老家祖庭来人,宗亲代表早已在酒店门口恭侯迎接。我们一下车,如同久别重逢的亲人回到家中一样,一家人见面,分外亲切,问长问短,拉起了家常。迁陕宗亲乐通公一支系德一公十六世裔。乐通公祖居潜山县城西,后迁至岳西岩上徐家畈,又与乾隆二十五年迁往陕西柞水县社川河刘家沟居住,其子启原公又迁往现在的石瓮沟,在这里繁衍生息,至今二百五十余年,裔孙十一代,人口近七百,人丁兴旺,人才辈出。


图3    潜山徐氏宗亲代表赴陕西联谊

 

  当晚,迁陕宗亲在宾馆餐厅隆重举行晚宴。欢迎皖西南老家、祖庭宗亲。宗立会长致欢迎辞,他在欢迎辞中报告了柞水宗亲族务活动,宗亲联谊情况、工作卓有成效,源动力是什么?敬祖爱宗。他深情地指出:人什么都可以忘,但不能忘本,这本就是根就是源,我们不论走到何处,都不会忘记我们的根在皖西南。宗立宗亲思亲不忘本,敬祖寻源的美德,确实令人感动。继达老在答谢词中兴致勃勃地说,感谢迁陕宗亲,正是因为祖先乐通公的前瞻性,今天我们才有缘份来到柞水,观赏领略秦岭风光,饱览柞水人文景观。老家宗亲高度赞赏宗立宗亲为寻根问祖,做了大量工作,从2007年-2009年间,宗立电话联系区域,四省八县两 区一百多个乡镇,两次赴皖至潜山、岳西,上千个电话、数千里路程,战胜了重重困难,终于寻到了祖根在大别山区的皖西南,并完成了继续八十余年的族谱编篡任务,这就是以宗立为代表的迁陕宗亲不忘根、不忘本的敬祖思源,报答祖恩的具体行动和体现,同时也感动了老家的宗亲们,老家人常记挂思念迁陕宗亲。敬宾宗亲也表达了自己心中对柞水宗亲的那份至亲至爱的情感,礼庭秘书长向迁陕宗亲报告了潜山徐氏联谊会近几年来的族务工作情况,并告诉迁陕宗亲,已将迁陕宗亲故世的先辈全部立了牌位、请进了总祠,永享香火,现在宗祠文昌阁工程正在启动,文昌阁徐氏名人展示资料正在搜集、整理中。
  宴会上,宗亲们频频举杯,互表宗亲情谊,共祝宗亲裔孙兴旺,事业发达,秦岭——大别山两地虽隔千山万水,是血脉亲情的纽带把我们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我们动身去陕之前,岳西承钦、水印宗亲第一时间就把潜山宗亲联谊信息报告了迁陕宗亲,宗立宗亲就已把联谊活动作了周密安排。次日上午,吴芳雯、孔林、孔珊抽出宝贵时间陪同我们观看了西北第一洞——柞水溶洞,这里山山有奇洞, 这一国家4A级旅游景点又为秦岭添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宗立宗亲上午给人布置的婚庆喜宴,连午饭也没顾上吃,办完事就驱车与孔珊一道陪同我们去了离县城60公里的石瓮沟徐家湾,与居住在这里的年长宗亲见了面,虽说初次相识,却是一见如故。之后,我们又去了启原公及夫人等四处祖坟墓地祭祀,烧了香纸,放了鞭炮,叩拜了祖先。
    第三日上午,我们依依不舍地与柞水宗亲话别,孔阳驾车送我们来到古城西安,11时半,西安交大常务副校长、中科院院士、宗本宗亲及夫人已在交大南洋宾馆门前恭侯迎接,并设午宴招待。席间交流,倍感宗本宗亲的盛情、和蔼、谦逊礼让,平易近人,他学识渊博,关心族务、不忘根本。交谈中,达老真诚邀请宗本夫妇及柞水宗亲回老家观观天柱风光,看看宗祠建筑,叙叙血脉亲情,宗本宗亲欣然应允。午餐后,我们一起合影留念,我们与宗本夫妇相聚不足一百分钟时间,但留下的印象却是深刻难忘的。
    再见了,迁陕宗亲!秦岭、大别山,无论何地,有缘千里常相聚。

                       (徐敬宾  徐华斌)


 

河南访亲  意外收获


  怀宁县徐榜十修徐氏家谱工程已经启动,按照工作进程安排,目前正在进行多方面的筹备、联络、宣传和发动工作。
      在徐榜第五代先祖中,因生活贫困先后有家树、家相、家福等人离乡背井,逃难到河南省。此次徐榜重修家谱,大家一致希望联络上河南的宗亲,争取加入重修的家谱中。5月16日,我与敬宾兄以及徐榜的小明和朝阳两兄弟一起开车,前往河南寻找本族的宗亲。按照老谱中所记载的线索,我们先后走访了河南省的桐柏、内乡、栾州、汝阳等地。
  栾州县城是一座新兴发展快的旅游山城,老君山风景区名扬天下。由怀宁徐榜迁徙过去的徐姓族人已经有数百人,居住在县城的周围,他们不仅长期与老家保持联系,而且好几次参与了潜山九都徐的修谱。今年清明节,他们组织了15人来到怀宁徐榜寻根访祖,在我的陪同下还去拜谒了潜山徐氏宗祠。听说我们的到来,“老家来人了”,他们奔走相告,分外高兴。在栾州我们逗留了两天,得到了他们非常热情的接待。不仅安排我们游览老君山,华明和春长还会同宗亲们盛宴款待,与我们座谈,皖豫两地一家亲,使我们深受感动。
  在栾州我们不仅置身于宗亲们的深情厚意中,还有两个意外的收获:
  其一,偶而遇见了我的公公辈的老人。按照“千枝余吉善 百世际英华”的辈份排列,在我们怀宁徐榜,“世”字辈即我的父辈的老人都已经很少了,可是在栾州,我们却意外地听说,还有一位“善”字辈即我的公公辈的老人至今健在。我们慕名前往老君山脚下拜访了这位老人,他名叫徐善精,生于1929年,已经高寿86岁。见到他时,精神矍铄,耳聪目明,我情不自禁地走上前去拥抱了老人家。同时还见到了“百”字辈的两位长辈,年长的名叫徐百英,77岁,退休后任栾州县道教协会秘书长。年青的名叫徐百福,年近40岁,系居民组长。欣喜之余,我们陪同这三位长辈合影留念。



图4    访河南栾川的高辈宗亲(左起百福、善精、百英)

 

  其二,我们见到了保存完好的两套徐氏老谱,分别是同治4年即1865年和民国12年即1923年修成的“潜山九都徐”老谱。这两套老谱,在我们潜山怀宁早已失传,真可谓是难得相见的珍贵的历史资料,如今让我们如获至宝。经了解,是栾州的宗亲在文革动乱中将其收藏在挖开的墙壁内,终于保存了下来。当我们翻阅它们时,心潮激动,也为栾州的宗亲如此敬宗睦族的义举所感动!


图5    同治四年的徐氏老谱

 

  在我们的要求下,我们将两套老谱借用带回来了,准备复印保存,并且进行深入研究。尔后再如数奉还给他们。在此特向栾州的宗亲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分别前的晚上,我们与二十多位宗亲集聚一堂、联谊座谈时,在小明的助言中,他们成立了栾州徐氏联谊会,并且推选出了领导人。今后我们两地联系更加方便紧密,我们的亲情将会更加深厚久远!栾州的宗亲们以何种方式,加入我们的徐榜十修家谱之中,有待他们商议后决定。
  在离开栾州的返程上,我们心中默默地祝福,栾州的宗亲们事业发达,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安庆 徐一明)
  

  

崔氏始祖——崔季子
   至德能让国 阴骘庇后人
  古今论门第 崔氏独为尊
  崔季子为春秋时齐丁公伋的嫡长子,让国位于其弟叔乙,自己食采于崔邑。其后遂以邑为氏。
  
  
崔氏源流简介


    崔姓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大姓,分布较广,人口340万,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 28%,居第七十三位,为中国的一百个大姓之一。
    崔姓的来源比较单一,主要出自姜姓,为炎帝神农氏后裔。西周初年,有姜姓吕尚,字子牙,为官太师,俗称姜太公,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为诸侯国,建都营丘。姜太公有一子名伋,周成王时为朝廷重臣,康王时为顾命大臣,死后谥号为齐丁公。齐丁公有嫡子名季子,本应继承齐国君位,却让位于弟叔乙,自己食采于崔邑(今山东章丘县西北的崔氏城),遂为崔氏,故崔氏的始祖为崔季子。
    崔姓郡望主要有清河郡、博陵郡和荥阳郡等。清河郡为汉高帝时置郡。博陵郡,东汉本初元年(公元146年)置郡。荥阳郡,三国魏正始三年(公元242年)分河南郡置郡。
    崔姓还以“清河”等为其堂号。
    崔姓发源于山东省境,其后,在汉晋南北朝、隋唐这段漫长的时期里,一直是称盛于清河、博陵两郡之间的武城、安平两地。其间,崔姓还繁衍到了河南、陕西、山西、甘肃等省。唐代崔姓仍然显赫,曾有二十三人做过宰相。在唐宋以前,崔姓主要是以北方的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为其繁衍的地区。但唐以后崔姓才大批南迁,主要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等省。明清之际又有大批崔氏迁入辽东一带,以至今天朝鲜族中以“崔”为姓的人相当不少。
    历代崔氏家族知名人士多以政治、文化艺术方面的才华著称。东汉时有被誉为“孺家之林”的大才子崔驷,他的两个儿子,一为书法家崔瑗,官至济北相,工章草,人称为“草贤”,著有《草书势》;另一子为著名的政治评论家崔寔,官至尚书,著有《政论》一书,流传甚广。唐代有才高八斗的大诗人崔颢,曾官至司勋员外郎。相传大诗人李白游黄鹤楼时,见崔颢所写的《黄鹤楼》诗后,钦佩之极,赞叹道:“眼前有景道不碍,崔颢题诗在上头。”
  

  
康氏始祖——康叔
  屏藩王室   列士分封
  监控顽殷 谥曰康公
  康叔系周文王第七子,受封于卫国,死后谥号曰康。其后人以祖上谥号为氏,是为康氏。
  
  
康氏源流简介

    康姓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姓之一,分布很广,人口330万,占全国汉族人口0. 28%,居第七十四位。尤以安徽、四川、陕西、甘肃、山东等多此姓,此五省康姓约占全国汉族康姓入口的63%。
   康姓有三种来源:一是出自姬姓,为周武王弟康叔的后裔。二是出自西域康居国王子的后裔。三是他族的加入。如“突厥亦康姓”。或因避讳而改康姓。
   康姓郡望主要有京兆郡、东平郡、会稽郡等。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东平郡:治所在无盐(今山东东平东);会稽郡:秦始皇始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
   康姓因京兆郡最望,故又以“京兆”为其堂号。
   康氏最早的发源地应该是康叔被封的卫国。卫最初定都于朝歌,即在今河南省淇县东北,故后世的康姓最早应该是生长在这个地方。后来,屡次的迁都,不难看出康氏早期播迁的足迹。自秦代,康姓开始向西、或向东继续繁衍播迁,以致后来在陕西、山东两省境形成了早期康姓两个大的族派。至唐代,康姓已散居今河南、山东、陕西、甘肃、新疆、山西、河北、安徽等地。康姓南迁始于三国以前。唐初,又有康姓渡江南迁到江苏、浙江一带。在我国幅员辽阔的土地上,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以“康”字起头命名的县也相当不少。从历史上看,这似乎与康姓宗族的分布有很大的关系。   
  康氏家族自三国之后开始崭露头角。如三国吴人康泰,为中国早期远行到海外的旅行家之一。唐代琵琶演奏家康昆企,德宗贞元时有“长安第一手”之称。清未有维新派康广仁,曾发起不缠足运动,1898年在北京参与维新运动,为“戊戌六君子”之一。近代有改良派领袖康有为,曾七次上书光绪皇帝,要求变法,受到慈禧太后镇压,逃亡出国。后又组织保皇会,反对民主革命。他的《大同书》等,甚受近代学术界的重视。

  
  

潜山社会贤达参访徐氏宗祠


   应潜山徐氏联谊会名誉会长徐继达先生邀请,潜山社会贤达一行十人,于五月十八日参访了潜山徐氏宗祠。参访贤达们大多是从各自工作岗位上退休的老人。他们都具有丰富的社会阅力,见多识广且文化底蕴深厚。他们一行的到来,对完善宗祠文化建设和功能发挥给予了很好地指导。
  贤达们来到宗祠后,即被宗祠的宏伟建筑所注目。他们认真察看了宗祠的建筑风格,考察了文化建设内容;巡视了宗祠管理,并对文昌阁建设选址以及宗祠所处的周边环境进行了考察。在座谈过程中,贤达们认为,宗祠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潜山徐氏宗祠建设,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是乡愁文化的载体,它对于凝集民心、巩固团结、推动姓氏文化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与当代形势完全吻合。从宗祠建设上看,体现了新风格、高起点、大手笔。三进台阶式递进,整体徽式仿古建筑,继承了传统宗祠建筑风格。在内涵上,装饰精细,文化元素很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在周边环境上,依山傍水,沙环水抱,风景秀丽,是尚佳的风水宝地。宗祠座落在天柱山马潭风景旅游区,人望气盛,体现了建设者们的超前眼光。贤达们为表达其热情感受,纷纷填词作诗,畅舒心中愉悦心情。贤达们还就宗祠文化建设的完善、资料和日常管理、旅游开发、以祠养祠以及文昌阁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积极建议。


图6    潜山社会贤达参访徐氏宗祠

 

    会上,潜山徐氏联谊会徐和顺做了发言,他首先代表潜山徐氏联谊会对贤达们的参访表示热烈欢迎。对贤达们长期以来关注和支持徐氏族务活动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真诚的谢意。他说:多年来,各位贤达对我们《族务通讯》的关心指导,倾注了很大热情,不仅给予了充分肯定,积极鼓励,还提出了许多好的指导意见,并经常给我们提供高质量的稿件,使期刊创办质量不断得到提高。在徐氏宗祠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在宗祠文化建设上,帮助我们评议、修改文化资料做出了积极努力。在今天的活动中,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完善。
    徐和顺会长还就宗祠建设情况、文昌阁建设规划以及下步族务活动安排进行了介绍。
    参访活动在徐继达先生的主持和陪同下进行。

                                   (本刊编者) 


 


岳西徐氏联谊会赴石关开展联谊活动


    7月19日(农历六月廿三),岳西徐氏宗亲联谊会名誉会长徐承钦、会长徐新民、常务副会长徐水印等一行八人赴石关开展联谊活动。


图7    岳西徐氏联谊会赴石关开展联谊活动

 

  上午九时许,岳西徐氏联谊会一行抵达石关,和石关徐氏宗亲代表齐聚一堂,开展了别开生面的座谈交流。
  徐基传宗亲代表石关徐氏宗亲对岳西徐氏联谊会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感谢;名誉会长徐承钦介绍近年来岳西徐氏文化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常务副会长徐水印讲述岳西徐氏联谊会成立来开展的重要活动;会长徐新民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一是对石关徐氏宗亲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二是高度评价石关徐氏宗亲所作出的成绩;三是联谊会要特别突出“敬老爱幼”和“助学活动”两大主题,进一步为弘扬徐氏传统、振兴徐氏家族、宣传徐氏文化、传递社会正能量做出更大贡献。


图8    岳西徐氏联谊会负责人与石关宗亲座谈

 

  座谈会还对石关徐氏文化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
  会后,联谊会一行亲切看望耄耋老人徐志成、徐华丰等宗亲。
  下午,徐氏联谊会一行参观了石关国家体育训练基地并合影留念。

                        (岳西  徐忠德) 
      

  
  
赞徐氏宗祠

周访渭

徐氏宗祠建马潭,古色古镶胜空前。


东海一支称望族,绵延瓜瓞万年传。


 

赞徐氏宗祠

王去非

流丹飞阁上碧空,东海祠堂展盛容。

游客纷纷欣命笔,千诗万画颂徐宗。


 

 

浪淘沙·徐氏宗祠观感

林斗山

绿水映花妍,仰止英贤。新祠靓丽显庄严。远瞩高瞻兴族业,盛况空前。

领雁各无衔,务实情绵。弘宗敬祖醉心田。继往开来圆好梦,彪柄千年。


 

徐氏宗祠

金美林

混沌初开立地邦,中华民族始炎黄。

徐杨保国名青史,后代儿孙姓氏香。


      (注:明朝成祖时,徐延昭、杨波大保国。)
  
飞檐翘角抱双龙,黎柏苍松杜鹃红。

门对青山迎活水,采风人在画图中。


 

瞻仰徐氏宗祠

张 耐

徐氏宗祠气势昂,背倚天柱冠群芳。

南州世泽传千古,东海家声万代扬。
  
东海家声万代扬,南州世泽瓞绵长。

昭启后昆皆俊杰,中华圆梦铸辉煌。

 


藏头诗


族氏文化徐占先,务真求实溯渊源。

通晓古今昭后世,讯传四海万家欢。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