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皖西南 徐氏 宗亲联谊会

皖西南徐氏联谊会《族务通讯》第四十四期

   发布时间:2010-10-10 来源:


皖西南徐氏联谊会《族务通讯》第四十四期
 

Word电子文稿)  

2009年6月28日

 

木同一本 水同一源

 

台湾重视传承姓氏文化

徐继达

寻根修谱是人一生的渴望

  寻根,是人一生内在深层的渴望,是生物的本能,生命的延续;修谱,则是人一生的志业。这件志业如果未能完整结束,不无遗憾、可惜之处。

     摘自台湾学者林永安、许明镇先生编著《台湾百大姓源流》

 

  四月下旬,我们一行四人(徐敬宾、黄绍中、徐英先)有幸随安徽首发团赴台湾考察的八天行程,从亲历、亲见、亲闻中,感悟到:台湾当局、社会、民间等对宝岛的姓氏文化十分推崇,视寻根、修谱为“志业”,这种本能的源动力,推动了两岸交往日益频繁,和平发展势头强劲,祖国统一将指日可待。

 

姓氏文化是历史文化之根

 

  台中市长胡志强认为:“姓氏探源,是历史文化之根”。因此,他在台中对推广姓氏文化与寻根修谱热忱支持;学者林瑶琪先生认为:“推广姓氏文化,是寻根问祖之须”,因此,他积极支持发行有关书刊史料,传承姓氏文化。还有许多学者,投身于传播姓氏文化之列。例如:杨绪贤先生于1979年编著出版了《台湾区姓氏堂号考》;彭桂芳女士编著的《台湾姓氏之研究》;《五百年前是一家》等书籍;林再先生编著的《闽南人》,并附录了《明、清两代闽南人入垦台湾一览表》;杨正苗先生编著的《新编百家姓》;马自毅先生编著的《新译百家姓》等大量史料文献。这对台湾各姓氏源流,郡望党号,历代迁徙,入台始祖,家谱、家庙、宗祠,人丁统计等方面都具有历史意义的效用。

  在台湾,还成立了“台湾省姓氏研究学会”,其主要职能是:推广全民姓氏知识,普及姓氏文化。

 

台湾姓氏知多少 

 

  台湾历史上对姓氏作过六次调查。1930年、1953年、1968年,这前三次是抽样性的1978年、2005年、2007年,这后三次则是全面的调查。

  据台湾内政机构20076月统计,全台(含金门、马祖)姓氏总计有1542个,其中有一百个大姓:

陈林黄张李,王吴刘蔡杨;  许郑谢郭洪,邱曾廖赖徐;

周叶苏庄吕,江何肖罗高;  潘简朱锺彭,游占胡施沈;

  余卢赵梁颜,柯翁魏孙戴;  方宋范邓杜,傅侯曹薛丁;

  卓马董唐蓝,蒋石温古纪;  姚黄连冯欧,程汤康田姜;

  汪白邹尤巫,涂阮龚黎;  韩严袁金童,陆夏柳钱邵。

  台湾俗语说:“陈林黄张李,天下占一半”。陈姓是台湾第一大姓,人口有2546360,占全台人口的11.12%。前100个大姓人口占全台的96.54%。台湾姓氏有一个特色,小姓特别多,超级小姓,一人一姓者有167个,累计人口只有10人以下姓氏有538个,占总姓的34.89%

 

台湾的徐氏

 

  据20076月台湾内政机关全面调查统计,徐氏人口总计289572人,在台湾一百个大姓中占第廿位。但在新竹、苗栗两县徐氏较多,人口各占该两县的第八位。

  据《台湾源流》杂志主编林永安,编辑许明镇合编著20091月出版的《台湾百大姓源流》载:徐氏起源于伯益及其子若木,直至67代江西南昌始祖徐(南州高士徐孺子),均有基本相同的简略记载。此后,世系传承不清。

  入台徐氏先祖,属明、清两代徐后裔徐云崖支派下居多。如:

  来自福建漳州府者:①诏安县永历十九年徐远入垦今朴子。清雍正年间徐永资、徐天生入垦今台北板桥;②南靖县:乾隆初,徐充入垦今台中雾峰。徐温和、徐光、徐管生入垦今桃源市: 隆末年徐本端、徐挝、徐云、徐日兴、徐团贵等入垦新竹、桃园等地,道光年间,徐舟科、徐文瑞入垦桃园等。

  来自福建泉州、汀州府者:①安溪县同治年间徐心匏入垦台北大安区;②永定县咸丰年间徐腾云入垦台中石

  来自广东嘉应州者:①镇平(今蕉)县,徐云崖支派下,雍正年间徐常澄、徐常秦、徐玉汉及其后裔,徐华殿等入垦云林、台中、苗栗等地;乾隆初徐玉思、徐立洪、徐玉琳、徐坤尚、徐泰俊等入台各地。②长乐(今五华)县,道光年间徐新茂入垦今龙潭。

  来自广东潮州府、惠州府者(略)

  早年,台湾成立了“世界徐氏宗亲总会”。徐锡藏先生还主编发行了文献资料、会刊。

  以上徐氏先祖入垦台湾的线索仅供寻宗参考。                          

 

 

台湾寻宗略记

徐英先

  424日,我与徐继达、徐敬宾、黄绍中一起,参加了安徽中青旅组织的台湾游首发团,饱览了宝岛的风光美景,领略了彼岸的风土人情,体验了其意识形态及社会、民间的多侧文化。
  潜山的一行四人中,除了黄绍中先生,三位徐姓都是潜山徐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的成员。我们虽与大陆的许多族贤、专家、名人对徐氏历史文化有过探讨和交流,但对台湾徐姓的知之尽乎如零。前几年曾给台湾两位徐姓宗亲寄发过族报,但后来也被退回,这非但没让我们失望,反而使我们对了解台湾增添了几份向往和神密。老会长徐继达想借台湾游之机与岛内的徐氏宗亲取得联系,以便日后交流。因我有位亲属———二岳父住在台北,出团前的一个多月,我们把相关信息资料寄给了我二岳父———丁宪浩老先生,委托他先行代为联络,在出团前的十多天,我收到了二岳父的来电。
  飞抵台北的当晚,我与二岳父会面时,得知了与两位徐姓先生的联络情况。因环岛游日程很紧,每天都有几百公里的车程,而且天天早起晚归,加上步行观光的劳顿,晚上回到饭店时都已筋疲力尽,谁也不想再动了。但79岁的达老却不顾疲惫,到店堂里买来IC卡,与我一道到公用话机处给家住台北县的徐锡藏先生打电话,不知何故,未能通话。
  429日,我们住在花莲,至离台返回只有一天时间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晚上九点,我与达老再次拨通了徐锡藏先生的电话,老天不负有心人,终于通话了!我们并不认识锡藏先生,而且彼此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社会里,无法预料通话的情形和结果。我怀着试探的心情询问对方,没料到电话那头的声音却似曾相闻。当我们自我介绍并说明联络意图后,电话里好,好,好,好,前些日子,一位丁先生已经告诉我,实在难得,欢迎,欢迎……”那连珠炮似的亲切话语,像一股暖流顿时热遍我的全身!我的心平静下来,好熟悉的陌生人呀!我全然是在和一个老熟人、老朋友通话嘛!真是“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到底是木同一本,水同一源,我们拥有共同的先祖———若木,身上流着同一个血源,分着相连的血脉,海峡再深也隔不断千年的宗家情。
  我们邀请他30日可否到台北一会,不巧他因有要事不能分身,深表遗憾,便立即告诉我们家住台北市区的徐明德先生的住址和联系电话。由于30日的游程特别紧,根本无暇分身,加上游客不准离团,我们无法与徐明德宗亲相见,只好把带去的族务材料很难为情地又交给了我二岳父,请他代为转交,转告。
  回来后约一周,我二岳父来电告知:托他转交的材料已亲自送交徐明德先生的太太亲收,明德先生本人因忙于事业到大陆的公司去了,不久可望取得联系。83岁的老人,又曾先后两次大手术,不仅多次为我们电话联络,还亲自为我族务之事跑腿上门,转交材料,传达信息,实令我们感动,感叹!
  好消息,虽在意料之外,却在预料之中,这是我们台湾之旅的一份特别收获!

 

 

族谱见证血脉传承

——闽台姓氏族谱和涉台文物展侧记

  517日,厦门博物馆内上千名两岸乡亲济济一堂。来自海峡两岸的卢氏兄弟站在一起,抱着一本族谱,共同寻找写有字的灯笼。卢和平来自同安古庄村,卢怀琪来自金门贤聚村。同根共祖,血脉相连。卢怀琪说,2004年,两地人员互访,翻出各自族谱对照,居然一字不漏对接上,从此两地卢氏亲如一家。

  作为海峡论坛主要活动之一,5759册、2687部闽台姓氏族谱和涉台文物展上的族谱涵盖了141个姓氏,不少是首度露面的明清时期旧谱资料。其中,台湾和金门地区也有202册族谱参展。

  展区玻璃柜下,明清以来的老族谱纸张早已泛黄,字迹却依旧清晰,记录着千百年来的血脉传承。通过族谱,可以清晰看到台湾很多姓氏的源流和先民迁台记录。一张长达4米的萧氏源流图上,有好几处用红笔新标记上了徙台湾某处的注解,这意味着,台湾又有多支萧氏家族寻回了根。

  之前,部分客家族谱已先后在台湾北、中、南部展出过,受到台湾乡亲的欢迎。这次,展区内还有上千册影印族谱可供参观者自由翻阅,不少台湾同胞怀着寻根问祖的强烈愿望跨海前来。

  来自台湾高雄的杨文礼和家人,在几部影印的杨氏族谱前细细查阅。他只知道祖辈来自福建,却不知是何时从福建何地迁出。工作人员了解后告诉杨文礼,这样寻找比较困难,但参展族谱目录和收藏单位已在网上公布,展出结束后可以联系族谱的收藏单位。“他们具体姓氏的情况更熟悉,有他们的帮助,寻祖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虽有遗憾,更添希望。”杨文礼说,一家人都期盼着早日寻回在大陆的根。

  

                                         (摘自2009518日《人民日报》记者余荣华)

 

 

南祖系霸公世系


  编者按以下世系是四川徐鸿章等主编的《中华徐氏通谱》中的一部分,根据徐鸿章的要求,现刊登于此,供各地徐氏宗亲讨论、考证,以求统一。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徐霸—徐抱—元泊—徐寿—徐悌—徐宏—徐升—徐饶—徐本—徐承—徐宠

                  徐最—蔡玉—徐泊—徐琪—徐亮

   徐详—徐龄—徐敬—徐稚—徐胤—徐声—徐彩—尚仁—徐忠—徐邵

                  徐和—徐宝—尚纲—徐判—徐广

                  徐悦—徐宁—尚文—徐贯—徐郁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徐宠—徐彤—徐邈—徐干—常华—仲游—徐惠—惫之—宣光—徐季—文规

徐亮—徐彤—徐昶—徐设—徐天—徐文—徐之—徐宣—徐权—徐陪—徐元

徐邵—徐策—昭明—徐颖—名显—茂淳—方镇—俊生—士龙—徐端—齐芳

        徐广—徐篪—昭义—徐颜—名美—茂显—方裕—携生—士端(与弟士观同居南京)

徐郁—徐符—昭远—徐颁—名彰—茂宗—方亮—庆生—士贤—业儒—嘉亨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文规—徐仪—季鼎—徐鳇—义臣—齐聃—徐轸—思齐—有功—彦华—徐演

徐元—彦伯—徐矜—徐晦—徐江—徐棋—徐烛—徐墩—徐铮—徐漭—徐楔

      徐务—徐咣—徐张—徐恭—徐衡—元赞—若徵—世重—惟纵

齐芳—徐贤—从敬—师祖—徐崃—徐彪—徐瑶—徐纹—徐鞯—徐曼—知敦

                  徐琛—徐敷—徐韬—徐最—知恕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徐演—徐坚—徐谏—徐通—徐巨—久春—天英—令臣—徐逵—徐御—天洪

徐楔—徐灯—徐坊—徐锤—徐清—珠渊—徐鑫—徐瞻—晋老—宗义—伯高

惟纵—徐携—徐敏—徐琛—徐嘉—升同—徐原—孺柩—禹锡—振泊—嗣玉

知敦—延禧—徐镛—彦选—眦中—若通—徐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知恕—延永—徐铨—彦德—允中—若固—徐福?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天洪—徐密—徐清—季坤—念三—十六—十八—千八—十二—应午—学宾

 

 

 

“首届海峡论坛”摘要

 

  历时八天的首届海峡论坛,522日在福建园满落幕。这一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人数最多、范围最广的两岸大型民间交流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

  论坛期间的民间互动交流进一步密切了两岸同胞的情感联系。闽台姓氏族谱和涉台文物展暨宗亲恳亲会,展出闽台姓氏族谱5759册、2687部,涉及闽台姓氏141个,创涉台族谱展览规模之最。

        

                                       摘自新华社福州523日电文

                                      (2009523日安庆日报转载)

 

 

瞻仰始祖    探究渊源

 

 

氏源流简介


   马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很广,尤以我国西北地区最为集中,其人口1260万,约占全国汉族总数的1.05%,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居第十九位,同时也是我国回族大姓。

  马氏来源有三:其一出自嬴姓,形成于战国,其远祖为伯益,始祖为马服君。伯益是帝颛顼高阳氏的裔孙,舜时东夷部落首领,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他嬴姓。伯益九世孙造父,是周穆王的驾车大夫,因有功,周穆王便将赵城(今山西洪洞县北)之地赐给他。战国初,晋国执政大臣赵衰的七世孙赵襄子,联合魏氏、
    马氏始祖——马服君   韩氏三家分晋,建立赵国。当时,赵奢以善于用兵著称。赵惠文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0年),他奉命抗击秦军进攻,获胜后被惠文王封在马服(今河北邯郸市西北),称为马服君,死后便葬于封邑。其子孙初以马服为其姓氏,后去字,遂以马为氏,世居邯郸。其二出自他姓。汉代有马宫,本姓马矢,后马宫以仕学名扬,改姓马。其三出自他族改姓。据《金史》所载,西域(今甘肃省境)人马庆祥,入居临洮狄道(今属甘肃),遂以马为氏。另据《元史》所载,蒙古人月乃和因其祖在金末任风翔(今属陕西)兵马判官,遂改姓马,取名祖常,其子孙亦为马氏。

  马姓郡望主要有扶风郡。扶风郡为汉武帝时设置左扶风,三国魏改扶风郡,治所在槐里(今兴平东南),相当今陕西麟游、乾县以西、秦岭以北地区。西晋移治池阳(今泾阳西北),唐时又曾改岐州为扶风郡。

  马氏党号也为扶风。

  马氏最早封地在邯郸,公元前222年,赵被秦灭,马氏便迁徙到今陕西扶风一带繁衍,并在此逐渐发展成为马氏家族史上最大的望族,扶风也因此成为马氏最早的真正发祥地和主要郡望。马氏家族繁衍最盛的时期,是在汉唐之际,特别是在汉代,东汉大将马援,多次率军征战四方。自马援始,马氏向西迁徙,成为西北地区众多姓马的一个主要原因。同时,马援把马姓也带到了我国南方,使得江南地区很早就有了马姓人家。这一迁徙过程中,也使得马氏再度东迁,大举繁衍于黄淮地区。至五代十国之楚国,开国主为马殷,其他在今湖南及广西东部,使得马姓在南方的人数骤增。宋代以后,闽、粤等江南沿海地区的马姓逐渐增多,至明清之际,马姓已遍布全国大部分省区。并已有个别马姓族人涉足海外。

  历史上马姓名人很多,较著名有的第一位为马氏家族荣耀门庭的人物,东汉被誉为伏波将军的马援,生平也善养马,发展了相马法,著有《铜马相法》。东汉时还有名将马武;经学家、文学家马融;三国名将马超、马良;被时人称为“天下之名巧”的机械制造家马钧,其先后创造翻车、指南车等。五代楚国建立者马殷,在位二十七年,南宋有画家马远。宋元之际史学家马端临,历二十年始成《文献通考》。元代有“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元。明代航海家马欢,他曾先后三次随郑和下西洋,任翻译。明末回族起义军首领马守应。明末清初伊斯兰学者马注。清末语言学家马建思,其精通英、法、希腊等国语言,多次出国任职,所著《马氏文通》为我国第一部较全面系统的语法著作。近现代有散文家马其旭;现代作曲家马可,代表作品有歌剧《小二黑结婚》及歌曲《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等;冀中回民支队司令马本斋等。

 

 

氏源流简介


  罗姓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二十个大姓之一,人丁1000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86%,居第二十位。其主要分布在四川、广东、湖南、江西、贵州、湖北等省,六省罗姓约占全国汉族罗姓的70%

  罗姓来源主要有二:一是出自姓,为颛顼帝之孙祝融氏之后裔。罗为中国古代最早的姓氏之一。据史书记载,祝融为帝喾时的火官(掌管民事),因他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便命曰祝融,后人尊其为火神,罗氏即源自火神祝融。祝融的后裔分为八姓,史书称为“祝融八姓”。到了周朝的时候,有子孙被封在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县),称为罗国。公元前690年。罗国被楚所灭,于原地另置鄢国,祝融氏的子孙就      罗氏始祖——颛顼
逐渐向南迁移,最初迁居枝江,至周末又南迁至湖南长沙,遂以原国名为氏。二是出自他族或他姓加入。如北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实行汉化,将原鲜卑族复姓破多罗氏、叱罗氏皆改为汉字单姓罗。唐代时,西突厥可汗斛瑟罗归附长安,留居中国,其子孙以“斛瑟罗”为氏,后简为罗氏。赖氏族人在春秋战国之时为楚灵王所害,改姓罗、傅二氏。因其三姓毗邻,兼有姻戚关系,所以有赖、罗、傅联宗之说。清代爱新觉罗氏中有的也改姓罗。

  罗姓郡望主要有豫章郡、长沙郡、襄阳郡等。

  罗姓以“豫章”等为其堂号。

  湖北宜城为罗氏之发源地,后再往南迁,先由湖北襄阳迁至枝江,再迁至长沙,最后于汉景帝时在江西南昌繁衍成当地望族。至南北朝时,江西罗氏子孙,已散居各地。从历史上看,罗姓在秦汉之际已开始崭露头角,三国、南北朝时期,史书上记载的罗姓名人,多为襄阳、长沙、豫章三个地方的人。可见这一时期的罗姓仍然主要繁衍于长江南北岸的湖南、湖北和江西等省境。汉末三国鼎立时期,罗姓已播迁至蜀汉之地的四川。隋唐两代,是罗姓一个重要的繁衍时期,此时,罗姓便开始了自两湖、江西省境大举向全国各地繁衍。至明、清时期,罗姓终成为我国一个大姓。大致说来,福建宁化,应该是罗姓在南方沿海各省的繁衍中心。罗姓唐时入闽,宋末元初由闽入粤。从史料上记载的播迁和分布情况看,罗姓为我国一个校典型的南方姓氏。

  罗氏名人秦代有武陵(今属湖南)人罗君用,其子罗珠,入汉后,曾官到相国、大司农,可谓是罗姓当时很有影响的人物。唐代有文学家罗隐,所作散文小品,笔锋犀利,鲁迅谓其所作《谗书》“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元末明初有杰出的小说家罗贯中,相传他一生作过“十七史”演义,现存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其代表作《三国演义》是我国小说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千百年来深受民众喜爱。近代有考据学家罗振玉,现代则有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罗荣桓,大将罗瑞卿,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罗干。 

 

 

皖怀宁县徐家前咀徐氏迁鄂、陕各支概况


  徐家咀徐氏一支,迁自安徽潜山县沙河,溯沙河以上为江西凰冈,浙江龙游,源于东海。我支迁潜三世起,派行为“久伯崇尚守,世大乐雍熙,有缘生贵子,积累造洪基,礼义传先盛,忠清裕后绵”。徐家咀始祖伯璨公迁怀宁后,经传崇尚守,世大乐雍熙八代之后,开始向省内外迁徙,湖北郧阳竹山县及与之接壤的陕西平利县及铜钱关,是这一时期迁外最大的一支。他起始于乾隆中期缘、生两代。光绪29年曾参加续谱,民国32年七修族谱时,因抗日战争的阻断,虽派人联系但无结果,2006年八修宗谱时,因地址不详等原因又未如愿。

  迁徙鄂竹山县、陕平利县两地为守辈三房后裔。守鉴、熙锡裔累枝、熙伦公裔积勤迁湖北,守钥公裔有周迁陕红儿沟,有年迁陕东坝八龙庙。据谱载这4支经传至累辈之后断传或失考。大举迁鄂、陕为守钥、熙连公裔,他起自缘、生两代,当时已传至洪辈。

  1、洪选(光绪19年生),洪功(光绪25年生),洪达(光绪25年生),其祖积山葬平利县上汝河乾沟脑,贵显葬平利县西北乡上汝河庙堂基。

  2、洪远(光绪元年),洪发(光绪15年),洪选(光绪19年),洪学(光绪22年),其祖累富葬平利燕子沟凤凰坪。

  3、洪斗(光绪23年),洪升(光绪17年),祖积善葬上汝河冷家沟口,子禄葬平利上汝河乾沟坪,贵金葬平利同仁里上汝河乾沟。

  洪道(光绪29年),祖积善葬祝家牌凤凰坪,子寿葬凤凰坪。

  4、洪福(光绪15年),洪寿(光绪24年),祖积发葬糖坊沟,子凤葬万兴寨汝河庄,贵诗葬湖北竹山县万兴寨崩岩沟口,生瑗(康熙59年~乾隆57年)葬湖北郧阳府竹山县万兴寨糖坊。

  此外,生壁葬陕平利县汝河庙。生泄葬陕洵阳县铜钱关栗树坪。缘达葬湖北竹山县崩来沟。缘式葬竹山花岩寨大花岩河单家坝。生敏葬铜钱关栗树坪。生谟葬单家坝团凸。子擒葬平利上汝河庙堂基。积念葬平利南乡长岸坝大厢河。贵金葬平利同仁里上汝河乾沟。子禄葬洵阳县大神河。积善葬上汝河冷家沟。子寿葬上汝河凤凰坪。贵书葬竹山万兴寨糖坊。贵诗葬竹山崩岩沟。子凤葬竹山万兴寨汝河庄。积达葬万兴寨王河庄。贵芳、子立葬洵阳县铜钱关。子义葬上汝河荆竹坪。积善葬上汝河桂花坪。子桂葬平利太平寨竹坪。积臣葬祝家牌枫树梁。贵龙葬湖北竹山大花岩河单家坝。贵金葬陕崩岩沟脑槐树凹。子富葬万兴寨槐树凹。

  在我支七修谱中,上述各祖均未记载居址,葬地一般离居地不远。据传鄂、陕两地徐氏支下,多有相互迁徙,湖北熟知陕西一支,陕西熟知湖北一支,两支均先迁湖北竹山,而后复迁陕西。(徐洪亮

 

 

安徽庐江名塘徐氏简介与联宗


  仅见《名塘徐氏宗谱》记载:徐氏源于江西饶州府乐平县。

  徐氏四十六代道七公,四十七代尚义大夫彬三公(侨寓饶州荣二公),四十八代宇生公,四十九代荣一公、荣二公,五十代华一(乡进士)、华二(校书郎)、华三、华四公(世居饶州府乐平县)。明洪武二年,华一华二公从饶州府乐平县迁庐江县北乡(华三、华四公仍居饶州府)。庐江支派尊华一、华二公为名塘徐始祖。讫今六百四十年历史。

  一至四修宗谱无存,从五修起有考。二○○六年秋以徐济银(庐江县原政协主席)为首主持十一修宗谱,二○○九年春竣工。经谱查、考证,庐邑名塘徐约有人丁在八万左右。居本乡本土的约占百分之七十,其余 则流徙在外县(桐城市、舒城县、芜湖、马鞍山、铜陵、南陵、望江等地)、外省,以及港澳台和海外。

  附一:名塘徐氏字辈排行引:

  有、文、学、之、裔;  明、廷、应、选;

  大、经、济、於、国;  奕、世、其、昌;

  斯、道、尚、尊、崇;  肇、修、良、贵;

  自、新、惟、懋、德;  远、绍、贻、谋。

  (注:迁庐华一、华二公为庐江派名塘徐始祖,传至十世方立字辈。现已传至“昌”字辈即二十七代孙)。
 

※    ※    ※


  庐江县徐氏,有五个支派,名塘徐、荒田徐、瓜藤徐、梅花徐、小岭徐。我们是名塘徐。据宗谱记载,仅知我们先祖是在明洪武二年从江西饶州府乐平县迁居庐江的,其它方面一无所知。我们曾去潜山联亲,据皖西南徐氏宗亲联谊筹委会几位负责宗亲的介绍,与潜山、怀宁沙河徐氏很接近。他们的始祖是华三公,我们的始祖是华一、华二公。

  热切希望各支派提代信息,让我们寻到“根”认到亲,了却几百年来的心愿。

  庐江名塘徐氏十一修协调组联系人:

    徐峥  13865261191  徐大锐 13865263492

 

 

寻 亲 启 事


  吾伯祖徐应祥是江西省鄱阳县凰岗徐氏一世祖密公(老世系96世天洪公幼子布卿时大太翁)的二十二世孙(明寿长子),是吾祖徐应照(明寿次子观萃生于万历甲辰公元一六零四年六月十三日)的胞兄。

  据族谱记载;应祥,明寿长子,迁湖广蕲水县穆家湾。族谱上未记载出生时间和其他内容。我们今年五月底前往湖北省蕲春县、浠水县寻找应祥公的后裔,但始终找不到穆家湾这个村庄。据浠水县徐氏族谱记载,原湖广蕲水县就是现在的湖北省浠水县。伯祖应祥公当时是迁到了湖北省浠水县穆家湾村,他的后裔可能还在湖北省浠水县居住。可能是村名更改了,或是迁徙他处。

  应祥公的世系是:鄱阳凰岗一世祖密公——清(小太翁字濂溪)——七公(讳季坤字宁卿)——念三(名仁字一元)——八十六(讳龙字乘云)——十八居士(讳安字石斋)——千六——细九——韶一—恒八一—元贵——源三——照一—万右——庆绍——广徽——裕隆——泰高——寅——悌——明寿(应祥、应照公之父)。

  我们祖先自一世祖大太翁起至十七世广徽公都在鄱阳县凰岗居住,十八世泰高公由凰岗迁往安徽省歙县,至二十二世应祥公迁往湖北省浠水县穆家湾,应照公迁往江西省都昌县三汊港镇。自应祥、应照公兄弟二人分别迁往鄂赣两省后,由于时间相距近400年加之以前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其后裔互不知音信。

  今逢盛世国泰民安,我们盼望伯祖应祥公的后裔能与我们取得联系,也希望徐氏族内的家亲能给我们提供信息,不胜感谢!


                                 江西省都昌县三汊港镇西湖东山岭、元门村应照公后裔

 


 潜山徐氏历史文化研究会账户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安庆分行

 潜山县支行

 帐 号:1309320501220997248

 户 名:徐松苗

 


 皖西南徐氏宗亲联谊筹委会网站

 网  :http://www.wxnxu.cn

 邮箱地址:xuym@ah163.com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
推荐图文